苏轼|文史|??苏东坡死时有什么遗憾吗( 二 )


此时他寿数将尽 , 多半也会惦念各地的百姓:密州的蝗灾还很严重吗?冬季搜集蝗虫卵块予以深埋的灭蝗法是否灵验?逢到灾年 , 密州的城墙根下是否还有弃婴嗷嗷待哺?徐州城外的河渠堤防是否依然坚牢足以抵御洪灾 , 二十三年前发现的煤矿是否还在正常开采?杭州的西湖水是否依然清澈?湖中有没有滋生新的葑草?立在湖中标明界线不让农民越界种菱的小石塔是否完好?那所救治公众的“安济坊”还在正常运营吗?用“圣散子”熬制的汤剂还能有效防治瘟疫吗?扬州劳民伤财的“万花会”虽被下令禁止 , 不知后任知州会不会恢复?黄州的溺婴陋习有没有死灰复燃 , 那个民间慈善组织“育儿会”还在发挥作用吗?他写诗推介的新式农具“龙骨车”和“秧马”是否得到推广利用?广州官府有没有采纳自己的建议用毛竹管从城外引取山泉供百姓饮用?在竹管接头处采用先缠麻丝再涂上漆的防漏之法是否有效?儋州百姓是否听从建议在患病时延医服药而不再杀牛祭神?名为“马眼糯”的优良稻种有没有推广种植?自己亲自指点的儋州青年姜唐佐是否在准备参加进士科举?
凡此种种 , 东坡临终前也许都曾闪现心头 。 当然 , 他已经无能为力了 。
从大处来说 , 东坡死前并无遗憾 。 七月十八日 , 也即在东坡辞世的十天以前 , 他对儿子说:“吾生无恶 , 死必不坠 , 慎无哭泣以怛化 。 ”“怛化”语出《庄子·大宗师》 , 意即惊动将死之人 。 前面二句当是针对恶人死后会坠入地狱的民间信仰而言 , 东坡坚信自己一生未曾作恶 , 故死必不坠 。
事实上东坡的一生岂止是“无恶”而已?两个月前 , 东坡在润州金山寺自题画像说:“问汝平生功业 , 黄州惠州儋州 。 ”此语虽是自嘲 , 却也说出了部分真相:东坡永垂青史的文艺作品 , 确实有一大半是在三个贬谪地创作出来的 。 然而东坡也曾数为朝官 , 他忠心耿耿 , 遇事敢言 , 面折廷争 , 奋不顾身 。 黄庭坚赞扬东坡“立朝公忠炯炯” , 乃天下之公论 。 东坡去世六十九年之后 , 南宋朝廷追谥他为“文忠” , 命下之日 , 朝野欢呼 。 即使是因学术思想的门户之见而时常讥评东坡的朱熹 , 也承认东坡节操过人 。 作为政治家的东坡 , 最终以风节凛然的忠鲠形象定格于千年青史 。
东坡还历任各地长官 , 时间长达十三年半 , 先后辗转于凤翔、杭州(前后两次)、密州、徐州、湖州、登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 东坡服膺儒家仁政爱民的理念 , 每到一地 , 都要访问民间疾苦 , 除弊兴利 , 政绩卓著 , 深受百姓的爱戴 。 徐州人民难忘浑身泥浆的东坡日夜巡守在离洪峰只有数寸的城头 , 杭州百姓难忘东坡在湖堤工地上用民工的粗碗盛着陈仓米饭大口吞咽 。
即使东坡仅是一位政治家或地方官 , 已足以名垂青史 , 然而他更伟大的贡献却是在文学艺术方面 。 如果把文学与艺术两方面的成就综合起来予以考察 , 东坡堪称千古独步 。 在古文方面 , 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在宋代则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 在诗歌方面 , 东坡在北宋诗坛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 在整个宋代则与陆游并称“苏陆” 。 在词的方面 , 东坡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 在书法方面 , 东坡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 在绘画方面 , 东坡的墨竹及枯木怪石在绘画史上享有盛名 , 他还是文人画的开创者 。 试问古往今来 , 几曾有过以一人之身在如此广阔的文艺领域内登峰造极的巨匠?
除了天才卓荦之外 , 过人的勤奋也是其成功的因素 。 东坡一生中从不虚度光阴 , 晚年离开海南北归至曲江 , 船只搁浅在河滩上 , 四周都是湍急的江水 , 同舟者吓得面无人色 , 东坡却在倾斜的舟中挥毫写字 。 就在去世的两个月前 , 他还请友人程之元代购毛笔一百枝、纸张二千幅 。 要不是遽然病逝 , 东坡不知还要创作多少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