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业余画家”什么时候成为画坛主流的?( 二 )


同理,文人士大夫也是业余画家,身份也高过低等级的画工,换言之,领导不如你吗?
苏轼将自己作画的方式,变成绘画孰优孰劣的评判准则,变成话语权,当然会引来巨大的矛盾和争执。
一直以来,绘画不仅有标准,而且标准是明确的。宗炳、王微、谢赫六法、历代的画论就是标准。
画家!“业余画家”什么时候成为画坛主流的?
文章插图
苏轼 墨竹图轴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兴盛的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到了宋代,经过了八百多年不断发展、完善、体系化,院体画创作已经到达了高峰。
那么,士人画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何一定要贬低、压制画院的专业画家呢?为何要树立新的标准呢?
美国著名艺术史家卜寿珊,在他的《中国文人画五百年》中说到:“一个人想要成就功名只有一条路,就是出仕做官,随之而来就是特权和威望。封建世袭贵族在唐代仍强而有力,官员一般都出至名门望族。直到宋代,士人阶层才第一次获得社会权利,他们可以单凭功绩得到高位。宋初重臣赵普、吕蒙正均出生布衣,文坛泰斗欧阳修起于寒门。此时的高官往往是著名学者、作家、诗人。正是这些文人确定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基调,创造了新的散文、诗歌、书法风格。”
有着很大社会影响力的文化精英们,要在绘画上树立起新标杆,要创造自己的绘画样式和绘画理想。在苏轼看来,画院的画家档次低,士人画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
画家!“业余画家”什么时候成为画坛主流的?
文章插图
宋 苏轼(传)枯木竹石图
三 士人画的先天不足
应当说,士人画很看重,以“墨戏”的方式,抒发内心而自得其乐,还是颇有创意的,一定程度上还有开创性的意义。
“墨戏”,仿佛并不在乎怎么画,也并不在乎他人是否体会得到,有“意”有“趣”。苏轼那幅著名的《枯木竹石图》,是典型的士人画的代表作。
苏轼以轻松的心态揶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藤固《中国美术小史唐宋绘画史》),这些话我们姑妄听之,其实儿童画才是没有形似这个概念的。
不管怎么说吧,从某种程度上,士人画,改变了绘画创作的严肃性,倡导移植书法和诗词创作理念,注重画家个人的修养,出现了一种新的绘画心情,娱乐体验。几个好友酒足饭饱,即兴作画相互题诗戏墨玩乐,以前是没有的。
明代曹昭所著《格古要论》说:“赵子昂问钱舜举曰:‘如何是士夫画?’舜举答曰:‘戾家画也。’”赵子昂即赵孟頫。启功师《戾家考》解释说:今人对于技艺的事,凡有师承的、专门职业的、技艺习熟精通的,都称之为内行,或者说行家。反之,戾家就是外行画的画。
画家!“业余画家”什么时候成为画坛主流的?
文章插图
元 赵孟頫 疏林秀石图
冯友兰在他的《中国哲学简史》中说:“儒家以艺术为道德教育的工具。道家虽没有论艺术的专著,但是他们对于精神自由运动的赞美,对于自然的理想化,使中国的艺术大师们受到深刻的启示。”
受儒家思想长期影响,国家画院的专业绘画创作,一直是严肃严谨的。强调艺术的功用性。“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谢赫也说过:“图绘者,莫不明劝诫、著深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古画品录》。
《宣和画谱》也有:“绘事之所尚,其由始也。是则画虽艺也,前圣未尝忽焉。”用白话文翻译:画虽是一种艺术,因为它可以为政治、教育服务,所以古代圣人对它也不敢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