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胡鹏:碑刻书法以求神韵为上( 二 )
文章插图
沈曾植临《爨宝子碑》 147cm×40cm 西泠印社藏
另外,关于刻石,哪怕是刻工精致且保存较好的一些刻石文字,也都有刻工的修饰过程。唐及唐以前对于刻工这一职业是有一定限制的,尤其在北魏,刻工的身份只能世代相袭,并且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在一段时间里除了官府,其他人不得随意使用工匠,这在工匠的职业素养上有一定的帮助,会更加的专业化,所以修饰、提升文字的美感自然也是他们的工作之一。
所以这也让我们今天去探析石刻原有的用笔形式的问题加大了难度。既然是石刻文字,这种人为的修饰与天然的修饰其实都有其可取之处,尤其是这种经过时间洗礼的感觉,才更具有深意。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爨龙颜碑》善本(局部)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展出本
沈曾植临《爨龙颜碑》147cm×40cm 西泠印社藏
“形势”非“形式”
【 美术馆@胡鹏:碑刻书法以求神韵为上】过去有一段时间,包括现在还存在的借鉴几何图形等类似数学的方法来解构书法作品,这在了解某一件作品的形式上有一定的作用,但针对某一家,或者某一体系,哪怕是大型的碑版都不是很好的方法。甚至以为线型方向、几何图形不能断定书法作品的好坏,王羲之行书没有哪一件是雷同的,唐代许多楷书作品并不是通过什么样的安排设计出来的。
文章插图
沈曾植临《文殊般若经》147cm×40cm 西泠印社藏
古人讨论书法也讲形式,但是并不是徒有其型。孙过庭所谓:“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张怀瓘所谓:“盖因象以朦胧,眇不知其变化,范围无体,应会无方,考冲漠以立形,齐万殊而一贯,合冥契,吸至精,资运动于风神,颐浩然于润色。”都阐明形象在于领悟,“点如高峰坠石”是书法的势,不是固定的某种形象,对于这些形象的描述,古人常常采用的是比喻的手法来进行,并不是古人因为没有学过数学、几何学而不知道角度、图形的问题,而是书法要指向的东西,并不在于此。刘熙载说:“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为书。”试想“高韵深情”是什么图形,“坚质浩气”的字需要多大的角度来表现呢?
文章插图
《张猛龙碑》善本(局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展出本
文章插图
沈曾植临《张猛龙碑》147cm×40cm 西泠印社藏
在此还需要阐明的是,金石学的研究目的或者说指向,一开始是对于经史的研究,是有助于义理的阐发,更进一步而言之是归结于人、天、道等一套的哲学系统的学问。我们始终不容忽视,学问如果最终不指向于人或者道,那么这学问的意义一定大打折扣。
再说,中国传统的书法理论中,从来都是将书法与人、道相联系的。就如对于摩崖、碑版书法的接受,一定不是为了写规整字,更不是说这个摩崖、碑版的文字具有什么样的字形,而一定是先谈其感受,摩崖、碑版所生发出来的气质,这种气质的认识又往往离不开中国传统的哲学基础,曾熙尝论云:“凡书之整散,在气与神,求之形体,其次也。”
- 作品展|郑海鸥艺术作品展在阳江市美术馆展出
- 宋嘉|把美术馆“搬”到学生身边,让学生随时与敦煌“相遇”
- 郑海鸥|阳江画家郑海鸥艺术作品展在市美术馆展出,展出书画及陶瓷作品173幅
- 厦门市美术馆!「?童亨」|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 山水|他的画展在吉林市美术馆开展
- 童年的秘密#《童年美术馆》:为儿童赋权的艺术实验
- 美术馆|如何才能在美术馆看懂一幅画啊?!
- 实验|《童年美术馆》:为儿童赋权的艺术实验
- 承德$承德热河道台衙署发现两通重要碑刻遗存
- 奥运|中国美术馆迎接北京冬奥:用艺术“讲述”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