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三个指向

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三个指向

文章图片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在地位上是平等的两种教育类型 , 而非基于不同等级的层次教育 ,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互补而非替代关系 , 两类教育应该相对独立、横向融通、彼此促进 。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内涵主要体现为“三个指向”:指向关键能力的职业教育、指向经济产业的职业教育、指向创新发展的职业教育 。
指向关键能力的职业教育
关键能力 , 也称为核心能力、核心素养、跨学科能力 。 关键能力具有可迁移性、跨领域性、通用性 , 是能力结构中的高阶能力 。 2017年 , 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 , 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 , 即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 , 标志着教育改革转向能力的培养 , 逐步转变学生素养中的知识、能力的结构性失衡 。 职业能力成为所有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能力 , 而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目标的 。 职业教育要树立以关键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 在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时代 , 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职业能力 , 要将关键能力融入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融入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融入校企合作育人机制、融入教育和产业的合作之中 。 同时 , 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和条件性 , 不存在脱离具体情境和条件的关键能力 , 要根据具体问题情境和职业条件 , 在不同场景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
指向经济产业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要贴近经济、产业实际 , 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 适应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 支撑制造强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 受国际国内环境、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等因素的制约 , 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改革和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 再加上劳动力素养偏低及制造业领域的技术进步 , 使得我国制造业在产业链中处于中低端水平 。 随着部分发达国家推动制造业回归 , 部分制造业企业从我国迁出 , 部分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将制造业迁到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 , 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迈进面临巨大挑战 , 迫切需要提升劳动者的素养 。 再加上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 , 各国竞相推动制造业创新升级 , 我国在激烈的全球制造业竞争中抢占一席之地 , 需要大量的高素养专业化的指向产业实践的技能人才 。
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 这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 。 牢牢把握住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这根生命线 , 以指向实践的教育 , 发展面向产业转型升级、面向制造业的职业教育 , 深化产教融合;同时 , 进一步加强学校和企业合作、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 培养企业用得着、用得好的大批技能人才 , 培育大国工匠 , 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 , 满足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需要 。
指向创新发展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和人力资源结构关系紧密 , 创新发展始终是职业教育的核心 , 只有不断创新职业教育的理论、模式、方法与技术 , 才能形成符合产业实际、未来发展的制度体系和实践范式 。 职业教育创新直接指向实践应用 , 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 。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系列政策文件发布后 , 陆续开展了“双高计划”“1+X证书制度试点”“产教融合体系建设”等探索 , 在职业教育制度顶层设计、项目试点推进、基层探索模式方面进行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