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上洛展开幕
洛阳博物馆李文初馆长首先表示 , 此次展览的“开放”和“都市之肺”的概念与洛阳博物馆的愿景高度一致 。 洛阳博物馆一方面迫切地想把自身打造成一个更广阔的平台 , 也意欲从不同层面、不同主体中吸收力量 , 推动城市发展 。 其次 , 他认为 , 此次展览以现代艺术为桥梁 , 打破时空隔离 , 建立由物到人的深邃思考 , 取得了良好反响 。 最后 , 李文初提出了上洛展的几个问题:面对多元的观众构成 , 博物馆该如何释展?如何在巨大客流量及公众的参与之下保证展览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在嘈杂的环境中如何呈现音乐的技术问题如何解决?
在洛阳博物馆曹岳森副馆长看来 , 开放博物馆是一种有效利用和整合社会治学资源 , 推进博物馆高效发展的方式 。 上洛展的成功既表现在更加精准地把握住了九朝古都、河洛文明的历史内涵 , 也表现在打破博物馆围墙 , 让更多的可能性融入到博物馆的努力 。 他也提出 , 在展品和展览的融合和契合 , 观众更有效地反馈和参与上 , 都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 最后 , 他表示洛博将继续保持开放姿态 , 期待与社会各界的合作 。
文章图片
上洛展展厅场景
负责挑选参展文物与布展的洛阳博物馆陈列部黄超主任高度评价 , 上洛展是一个对古代文物进行当代阐释的创作 。 他指出 , 上洛展可以在以下方面改进和提升:第一 , 将观众在观展过程中拍摄的照片视频作为展品 , 再次纳入到展览中展示 , 进一步增强博物馆的社会属性和公众参与感 。 第二 , 展览开幕之后应该根据观众留言等等多种反馈调整展品 。 第三 , 可以相应增加线上艺术解读 , 及展示博物馆后台工作状态 。
文章图片
陈彧君先生
当代艺术家、开放博物馆发起人、上洛展览艺术共创陈彧君先生回顾了上洛展的发展历程 。 从几个人的想法和磨合出发 , 不同的空间被串联起来 , 最终 , 多元的创作者和受众使变化或者变局变成现实 , 共同探讨博物馆和社会文化的未来 。 陈彧君提出了“缝隙”的观念 , 即上洛展带来的博物馆的未来发展的契机 。 “缝隙”存在于三个方面:一、时间 , 从过去通向当下;二、空间 , 从洛阳通向上海乃至世界;三、人 , 从不同领域的人在各自领域摸索到合力共生未来 。
文章图片
鲁大东先生
展览尾厅展墙上的书法“安乐窝”成为上洛展的亮色之一 。 青年书法家鲁大东先生畅谈了自己的理解 , 以及采取双勾形式 , 以司马光隶书书风创作的灵感来源和实现过程 。
文章图片
书法作品“安乐窝”
建筑师刘宇扬先生与林益洪先生在上洛展中创作了“洞·天”、“石笼”和“三千”三组装置艺术 。 经过分解、拼接、加固的“洞·天”是展览的序厅 , 陈彧君和徐坚在建筑的基础上创作了青绿山水的丝面喷绘和四组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和艺术 , 将“洞·天”营造成时间隧道 , 将大家送回到历史时代重叠的洛阳 。 通过废料回收和重新利用制成的“石笼”在现场与文物和模型对话 , 并呼应毗邻的焦作陶楼 。 用传统的条凳结构拼缀而成的“三千”是多重世界体系的象征 , 又是历史流动感和连续性的表达 。 林益洪畅想了现场的装置艺术的进一步创作的可能性 , 比如将“洞·天”变成纵向的、可仰望的艺术装置 , 在“三千”里增加更多维度的变形 。
- 贝壳|【贝壳成都资讯】居住服务者为职业发展而来,渴求社会尊重
- 上流社会@美国最伟大的插画家,记录了上流社会的男男女女纸醉金迷的情景
- 胜景|行香子·大河侧记
- 哲思@哲思|解决问题最高明的方式
- 剧场&40位顶尖艺术家、学者汇聚“相约北京”艺术论坛 探讨“艺术向未来”
- 云南省图书馆&(文化)云南:社会力量助力古籍普查与保护
- 情满四合院$话剧《簋街》:京城美食地标里的烟火人生与社会变迁
- 话剧|话剧《簋街》:京城美食地标里的烟火人生与社会变迁
- 批判#19世纪到20世纪20年代,英法美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与当时社会形态
- 应届毕业生|初入社会的毕业生要求工资8千,老员工不服气,老板做法很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