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化惠民生 丹青绘盛景(全面小康画卷)( 二 )


【文化|文化惠民生 丹青绘盛景(全面小康画卷)】对文化传承的艺术表现 , 离不开对人物的巧妙刻画 。 在中国画领域 , 人物画创作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 。 自晋唐以来 , 人物画艺术极为重视有思想寄寓、有表现张力、有故事演进的情节性建构 , 这为当代美术创作提供了宝贵养分 。 何家英、张见等创作的中国画《欢乐春节》 , 便以传统工笔人物画样式 , 绘出各国人民同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的火热场景 。 作品以“中国红”为主调 , 以象征团圆的红灯笼串联三章 , 传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和合”的价值理念 。 画家还以妙笔刻画了不同国度的人们一起贴年红、燃爆竹、包饺子的情景 , 突出了“欢乐春节”的主题 , 体现了共享中华文化的美好愿望 。 在油画领域 , 对光的运用是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 。 一些油画家继承这一传统 , 以光影明暗表现人们多彩的文化生活 。 张义波油画《山村的夜晚》通过全景式构图 , 以写实语言塑造了村民观赏老艺人表演皮影戏的生动情景 。 画家借由黑夜中的一束强光 , 将观者的目光聚拢于画面中心处——在油灯温暖的光照下 , 老艺人伴着鼓点乐声双手翻飞 , 男女老少专注地看着幕布 , 期待与喜悦驱散了夜的寒凉 。
还有一些美术作品 , 并不直接表现或刻画参与文化活动的群众 , 而是以巧妙构思、独特视角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的吸引力 。 像孙娟娟中国画《对话》 , 以富有朦胧之美的语言 , 展现博物馆一角 。 画面正中 , 玻璃展柜里的青铜器引人瞩目 , 一位小女孩正望着文物沉思 , 各国游客则聚集在她周围 , 对着文物拍照 。 简洁而细腻的画面 , 无声地展现出传统与现代、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对话 。 尹莉莉中国画《身边的非遗》 , 则聚焦精妙绝伦的川剧变脸表演 。 作品以黑、黄、红等戏曲中具有代表性的色彩为主色 , 以细笔勾勒人物服饰 , 在线与色块的结合中增强了画面的韵律感 。 画面下方 , 一双双高举手机、相机竞相拍摄舞台的手 , 象征着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 值得注意的是 , 画家对这些手臂的描绘 , 借鉴了古代壁画中的造型元素 , 使作品具有穿越古今的灵动 , 表现出历史文化的生命活力和当代神韵 。
多维视角
速写文化建设新地标
如今 , 遍布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成为滋养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 。 舒适的环境、丰富的馆藏、精彩的活动 , 以及深蕴其中的人文关怀等 , 都成为美术工作者悉心观察并形诸笔墨的鲜活对象 。
苏岩声、马亚平合作的版画《文化地图年年更新》 , 以三联画的形式铺开了上海日新月异的文化建设画卷 。 作品以中联的黄浦江景为分界线 , 将浦东、浦西的文化地标分列两侧 , 并以极具形式意味的手法组合绘制 。 中华艺术宫、上海博物馆、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画面中 , 一座座文化地标仿佛一个个音符 , 奏响文化与大众互动的乐章 。 近年新建成的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中心图书馆 , 凭借前卫的外观设计和“书山有路勤为径”的品格立意 , 吸引不少读者到此“打卡” 。 画家任凤茗撷取馆内一景 , 创作了中国画《学海无涯》 。 画中读者或坐或立于“书山”阶梯之上 , 享受着沉浸式阅读的欢愉 。 从传统绘画经验来看 , 这种在固定空间内、以多角度线条展示纵向距离和延伸感的作品并不常见 。 创作者以更具现代表现意味的形式 , 突破了模式化的构图 , 使画面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感 。 桑建国、张学枚等创作的中国画《文化科技的共享时代》中 , 远古化石与智能机器人共处 , 具有超越传统工笔审美经验的视觉冲击力 。 时空交错的奇幻观感 , 正是画家在写实之外运用想象、象征等手法带来的别样效果 。 读图可见 , 文化与科技、传统与现代的互融共享已成为当代社会的普遍课题 , 画作主题在人类明眸与机器人之眼对视的一瞬得到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