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纪念|丰一吟女儿:我的妈妈与她的座右铭( 三 )


外公有一颗可爱的童心 , 无论是妈妈她们小时候 , 还是我们小时候 , 都是外公画画的对象和源泉 。 而到孩子们长大了 , 他就不再画了 。 他这一辈子 , 最喜欢画的就是儿童 。 外公跟我们小孩在一起也是很开心的 , 孩子们玩乐的很多场景 , 成了外公最有趣的漫画题材 。
女儿|纪念|丰一吟女儿:我的妈妈与她的座右铭
文章图片

把酒话桑麻
我对外公最深的印象是他给我讲故事 。 记得每天一放学 , 马上跑到外公所住的内阳台上听故事 。 那个时候没有图画书 , 外公总是耐心给我讲各种故事 , 还一边讲一边在练习本上画给我看 , 从不认字一直画到我上小学 , 竟然一共画了17本练习册!这些故事里有民间传说、有儿歌、也有谜语 , 当然更有外公的散文里“艺术的逃难”那一段的场景 。 印象很深的有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林冲发配上山等 。 也画了很多谜语让我猜 。 有很多是用桐乡话写的儿歌、顺口溜 。 后来我才知道 , 给我讲故事的日子里 , 外公每天5点就起床 , 在费心费力地画《护生画集》的最后一集 。 喜欢听故事这个习惯大概会影响我一生了 , 我年轻时喜欢听广播剧 , 现在年过半百 , 内容偏向了纪实和历史 , 还是喜欢听喜马拉雅等音频 。 如今 , 每当翻看这一本本练习册 , 总让我想起坐在外公身边听故事的温暖场景 ,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爱 。
我觉得外婆的脾气很好的 。 有点贤妻良母型的传统妇女 , 一心打理家务 。 外公那时老是说她是“四四落局” , 就是她喜欢里外张罗 , 家里客人来 , 都是她去张罗接待 。 这样 , 外公不用操心 , 腾出更多的时间去画画写作 。 外婆很会张罗一大家子的吃和穿 , 特别是逢年过节 , 外婆最忙 。 外婆会做各种糕点 , 做定胜糕是她的拿手好戏 , 我也很喜欢吃的 。 外婆自己也喜欢吃甜食 , 糯米做的甜食 。 外公倒是不太喜欢吃甜食 。
外公在1975年去世后 , 我们和外婆一起生活 , 外婆确实是个好脾气的人 。 年纪大了 , 眼睛和耳朵都不太好 , 记得那时候有粮票、布票等各种票据 , 拿来的时候当然是一整张 ,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 剪票的任务就落在我身上 , 我当时很贪玩 , 有时会不耐烦外婆叫我干活 , 有时还装作没听见 , 现在想想真不应该啊!尽管这样 , 外婆还是好脾气 , 她也给我讲往事 , 讲她年轻的时候 , 讲她当年出嫁时的风光 。
妈妈丰一吟是丰家最小的女儿 。 在很多人看来 , 妈妈也是名人 。 可在我看来 , 她就是一个普通、平常的妈妈 , 和大多数人一样 , 她也有喜怒哀乐 , 也会一天天老去 。
女儿|纪念|丰一吟女儿:我的妈妈与她的座右铭
文章图片

丰一吟在家读漫画 , 摄于2018年10月
我妈妈早在1943年就在重庆国立艺专学习美术 , 她当时学的是应用美术 。 1948年毕业后没有走美术之路 , 而是跟外公自学俄语 , 曾在上海编译所、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外国文学研究室等单位 , 从事了三十年的翻译工作 , 翻译有《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等 。 还帮外公一起翻译《源氏物语》 。 1995年被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 。
直到外公去世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 新加坡广洽法师知道妈妈学过美术 , 就叫我妈妈临摹父画 , 以满足不少丰迷和“子恺漫画”渴求者的愿望 。 广洽法师是外公丰子恺在新加坡的方外之交 , 妈妈也很尊敬他 。 在我生孩子的第二天 , 妈妈就去了泉州陪洽师 。 还曾陪他去过敦煌、五台山等地 。 妈妈尊洽师之命 , 重新拿起画笔 , 凭着她早年的美术基础和对外公画风的熟悉 , 不用多时 , 画笔有生转熟 , 所摹漫画广受欢迎 , 妈妈也总是有求必应 。 但她从不惑于某些鉴赏者的过誉 , 为了不使后人对自己的摹品与父画难于分辨 , 也防有些人伪充父画真迹 , 妈妈除了题明“丰一吟画”外 , 还专门请人刻了方“仿先父遗墨”印盖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