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纪念|丰一吟女儿:我的妈妈与她的座右铭( 四 )


妈妈深知人生有限 , 精力有限 , 觉得自己还有比画画写字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 她尽可能控制和压缩画画写字的时间 , 把主要的精力都投到了整理外公资料、编辑外公文集画集 , 撰写回忆录、为海内外丰子恺研究者提供资料等 。 她花了很多时间来做外公的事情 。
女儿|纪念|丰一吟女儿:我的妈妈与她的座右铭
文章图片

丰一吟在家读漫画 , 摄于2018年10月
我妈妈做事很认真 。 譬如她整理和研究外公的资料 , 考证得很仔细 , 每件事情都很认真 。 上世纪九十年代 , 大姨妈丰陈宝和妈妈姐妹俩下决心编一套《丰子恺文集》 , 那时的编辑工作是很困难很辛苦的 , 正如妈妈在她的文章里说的:“为了一篇文章 , 可以追索到天涯海角 , 真是所谓‘升天入地求之遍’ 。 在复印有困难时 , 我们就动手抄 , 字字句句认真校核 。 ”我妈妈还有个习惯 , 坚持用卡片抄录、记录外公的资料 , 日积月累 , 集了满满的两大抽屉 , 总共有两万多张卡片 , 还有60本剪报集 。 如今 , 我们已把它捐给桐乡档案馆了 。
妈妈的认真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 妈妈一直有记日记的好习惯 , 几十年来坚持把每天的事细细记下来 , 这些都成了她晚年写书的第一手资料 。 1975年外公病重住院 , 妈妈日夜看护 , 她发起建立了《病中日记》 , 方便交接人了解外公每天病情的变化和吃药的情况 。 妈妈也把这本《病中日记》保存了下来 。
很让我感动和佩服的是 , 妈妈七十多岁时下决心学电脑 , 不厌其烦地跟我表哥雪君和表姐朝婴学习电脑操作和拼音打字 。 学会后 , 开始用电脑写文章 。 那本20多万字的《我和爸爸丰子恺》 , 就是妈妈自己一字一字输入写成的 。 妈妈还将她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手写的日记全部输入到电脑中 。 后来 , 妈妈还学会了使用电子邮件 , 收发邮件又成了她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 。
我对妈妈最深的印象 , 就是一个字:勤!总觉得她有做不完的事情 , 一件事情做完了 , 又忙着做另一件事情 , 一直是挺忙的 。 尤其到她的晚年 , 好像要做的事情更多 。 每天匆匆吃完饭 , 就坐到她的工作台前 , 连跟我们讲话的时间也很少 。 记得有一次 , 她眼睛做了白内障手术 , 只能躺或坐在床上听听收音机 , 而手头一大堆工作不能做了 , 让她心急如焚 , 那个很不耐烦的神情 , 我至今记忆犹新 。
【女儿|纪念|丰一吟女儿:我的妈妈与她的座右铭】妈妈陆续写了《潇洒风神——我的父亲丰子恺》《我和爸爸丰子恺》《天与我相当厚》等 , 和我大姨妈一起编辑出版了《丰子恺文集》《丰子恺漫画全集》等 。 妈妈曾在2008年出版的《我和爸爸丰子恺》和2014年出版的《爸爸丰子恺》两书序言中写到:“我曾说过:写完了《潇洒风神》 , 编好了爸爸的文集(其实几乎是全集) , 再编好了他的漫画全集 , 好比三块大石头从我身上落了下来 , 让我松了一口气 。 后来却又来了三块大石头 。 这第一块《我和爸爸丰子恺》已经落地 , 但是文(全)集和漫画全集都已收到了不少新资料 , 应该再作补充 。 以前与我‘并肩作战’的大姐早已声称要退出‘战场’ , 只能当我的顾问了 。 幸而余下的两块石头不算很大 , 因为毕竟已出版过 , 有了基础 , 而不是从无到有 。 我年事已高 , 可以慢慢做 。 做爸爸的事 , 我义不容辞 , 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 。 ”
妈妈信奉佛教 , 心怀慈悲 。 1999年开始 , 妈妈为香港友人严宽佑所创办的香港福慧慈善基金会在上海主持会务 , 热心从事慈善事业,常常用自己画作义卖所得捐作慈善 , 帮助了很多偏远山区有困难的人 。 在助学帮困中认识了贵州的陆宗煜 , 一直个人出资帮助他完成大学学业 , 不断去信关心鼓励他注意身体健康、好好学习 , 不厌其烦地给他批改点评作文和书画作业 。 还长途跋涉专程到贵州 , 去看望得伤寒病住院的宗煜 , 鼓励他战胜病魔早日康复 。 后来又为宗煜的工作、事业操心帮忙 , 使他在事业和艺术方面都有了大的提升 。 宗煜对我妈妈很感恩 , 他说:“丰一吟是我的恩师 。 她对我的恩情 , 就像慈母一样关爱我 , 无微不至;她对我的教导 , 从做人到钻研艺术 , 无所不包 。 ”其实 , 妈妈帮助过的人有很多 , 但她从不宣传 , 也很少跟人讲起这些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