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精品云集 “青铜”问鼎
散文是备受读者和作家喜爱的文学体裁 , 冰心散文奖、孙犁散文奖在当代文坛占有重要地位 。 作为采访人员 , 又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省作家协会会员的胡宝林 , 这次以《叩问青铜》“试水”备受瞩目的文坛大奖 , 从上千篇佳作中脱颖而出 , 再次证明了宝鸡青铜文化的魅力和宝鸡作家的创作实力 。
《叩问青铜》分《问铜》《问尊》《问戈》《问鼎》《问盘》《问人》六部分 , 近万字 , 让宝鸡古老的青铜器大放光彩 , 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根深叶茂 。
文章图片
捧读作品 , 首先感受到的是作者炽热的情感 , 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宝鸡这片文化厚土的热爱 。 作者与一件件青铜器对谈 , 内心从容 , 眼光温润 , 用慧心的观察、精巧的构思和诗意的描述 , 经纬起大量的人和事 , 道出自己对宝鸡青铜文化深度观察后独到的思想收获 。
关中之西的宝鸡是炎帝故里 , 中国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 也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 。 这里出土过数以万计的青铜器 , “中国”一词最早就见于宝鸡出土的青铜重器——何尊 。
但青铜器历史久远 , 内涵深邃 , 以散文这种体裁来书写 , 很容易流于艰涩、空泛或史料堆砌 , 胡宝林却以不凡的文字驾驭能力 , 挑战难度 , 创作出这篇时代音画“解码”中华青铜文明大美 , 并赢得冰心散文奖和孙犁散文奖的青睐 。
叩问青铜 绽放光华
“以怀旧散文引人关注的胡宝林 , 凝视名闻天下的宝鸡青铜器 , 拂去国宝上的尘埃和锈斑 , 抚今追昔 , 意醉神迷 。 于是发怀古之幽情 , 扬葩振藻 , 以文化散文再使令名昭彰 。 ”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晓林教授读过《叩问青铜》后 , 对文章大为称赞 。 他说:“作品以‘铜饼遐思’为肇始总论 , 分述‘尊’与宅兹中国、‘戈’与杀伐征讨、‘鼎’与权利交替存亡、‘盘’与贵族生活哲学 , 终于‘制造者湮没无闻’的喟叹 , 可谓体大思精 , 铺排纵恣 , 探幽发微 , 闳中肆外 。 笔锋所触 , 绣虎雕龙 , 烂若披锦 , 一幅周秦盛衰治乱绘卷即现目前 , 蓊蔚洇润满目 , 峥嵘轩峻仰止 , 令人击节拍案 。 ”
宝鸡文理学院文传院副院长、陕西文学研究所所长孙新峰教授 , 对胡宝林这一匹陕西散文界涌现出的“黑马”关注已久 。 谈及《叩问青铜》大散文 , 他赞赏作家选材独到 , 抓住了历史文化名城古陈仓新宝鸡作为周秦文化发祥地、中国青铜器之乡的“根”与“魂” 。 他评价文章大气磅礴 , 深刻高远 , 极富思想含量和文化韵味 , 洋溢着家国情怀 , 彰显着个性体温 , 是近年少有的散文力作、佳作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章学锋、南京大学文学博士李梅、西安财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宋宁刚、市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柏相等评论家也给予《叩问青铜》高度评价 。 章学锋认为 , 胡宝林用青铜器这一最具宝鸡特色的文化符号 , 烹饪出了一道风味独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餐 , 令广大读者感悟到中华文化全新的气韵美、意象美、意境美、内涵美、内在美 , 激荡起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 。
- 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举行“古籍里的春联” 发布暨春联书写活动
- 艺术|安徽合肥:笔墨书写时代赞歌 “艺术年货”传递美好文化
- 书法|评展 | 失去灵魂的书写——从一场清代楹联展谈起
- |从垂钓了解生物进化史《钓鱼大对决》书写鱼类百科全书
- 大纲@自由书写:写出一部完整的作品
- 文学@文学书写中的一段宣和遗事
- 明项元汴#唐朝大诗人杜牧,书写一首情诗,是诗和书法结合的经典
- 事物&自由书写:从自己着迷的事物着手进行写作
- 诗人@张祜、常建、王安石,三位唐宋诗人题壁诗,书写文人闲情逸趣
- 启功先生@启功草书写经,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