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文汇学人|周伦玲:黄裳和他的小说《鸳湖记》( 四 )


11月下旬,周汝昌终于在朋友的帮助下得到柳如是《月堤烟柳图》,他赶紧写信告诉黄裳:
津门柳如是坐花信楼中,所作月堤烟柳图卷子照片,顷已求获(原装或是册页因有折痕),细柳笼烟小桃初放,曲桥流水笔墨不群,致为可喜。有牧斋题语……赐假归娶仪注,迄不可得,但袁枚少年有此事,据记载则着红斗篷,骑白马,送者数百人,则此等细节亦是为小说撷取供设色用也。弟已参及否?
黄裳马上回复说:
柳如是《月堤烟柳图》久闻其名,徐邦达近刊书画流传目录上曾载之,末且有黄皆令题诗,此图皆弟小说中人物也。……钦赐归娶之红衣白马,自可点染入之,“年少朱衣马上郎,春闱第一姓名香”,此固明人(陈眉公)送梅村归娶诗句也,非无稽之谈,亦大妙。小说近即将结束此“归娶”一节,时间竟拖了两月,亦以前些时久疏笔墨所致。今冬海外煤之供应可以“敞开”,计每日拥炉写千把字,或无大问题,旧年前后当将此小说推至高潮阶段,此固尚是计划也。
信的最后,黄裳透露了他想把小说抄稿:“寄请吴晗一看,听其意见,此公明史专家,当有可助。”
恰巧周汝昌也久欲向吴晗请教明清史事,便回复说:“若得弟介,亦大佳事。可由弟将小说稿备齐,由我送与。”
柳如是$文汇学人|周伦玲:黄裳和他的小说《鸳湖记》
文章插图

周汝昌、黄裳合影

1964年1月的某日,周汝昌应约赴吴晗处。“那日因其家中修房不能工作,即邀至彼时暂居之东交民巷的国际饭店,谈次颇洽,将及两小时。”由于当时未能先读黄裳小说,故不能进入详细讨论。
月底,黄裳写信告诉周汝昌:“吴辰伯四天前即有一长信来,对小说提了意见,大半为史实上的问题。关于结构、笔法、人物估价……较少。”并言:“辰伯先生勉兄成一清史家,此意甚善,与弟所见正同。前屡屡建言皆此意也,更过十年,应可此学名世矣。”
1964年3月,黄裳所事文汇报社下乡从事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他被报社安排在第三批,大约是在秋天。“其间尚有半年时间,拟趁此机会写小说数万言,惟近已开始忙碌,殊不敢必有何成果也。”
1964年的9月,黄裳小说“已成二十一万余言,已写至鸳湖舟会……小说中拟写三女子,柳如是奇,方玉学温婉善良,黄皆令则弱矣。但不知能完成此愿否?!”
11月底,周汝昌向黄裳透露张丛碧得到蘼芜砚:“最奇者,丛碧得此之次晨,即又得牧斋玉凤硃研,over-night之间,二研合璧,真奇缘也。”黄裳则问:“柳如是砚有钮否?其外形可少介绍否?当写入小说也。”
* * *
本文看似流水账,实则记录黄裳与周汝昌来往书信涉及小说《鸳湖记》的写作过程,大约止于1965年初,之后就不再谈论小说了。在周汝昌1964年12月17日致黄裳的信封背面,不知何人写道:“周汝昌信内问到黄裳小说在香港发表否?”想必这些信函是被查抄后归还者。
黄裳寄给周汝昌的一部分小说副本,大约有十万字,目前保留完好,上面确有周汝昌用红笔批改的痕迹。


作者:周伦玲
编辑:陈韶旭
责任编辑:李纯一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