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于海阔:戏曲衰落的根本原因真的是大家总说的这五种吗?

京剧|于海阔:戏曲衰落的根本原因真的是大家总说的这五种吗?
文章图片
戏曲艺术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却在全球化的今天日渐式微 。那么,戏曲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京剧|于海阔:戏曲衰落的根本原因真的是大家总说的这五种吗?】对五种主流看法的质疑
对此疑问,一般有五种看法,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思考——
一是题材内容与时代脱节 。有人认为戏曲主题多为忠孝节义,人物多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英雄好汉、太监宫女,同百姓生活距离较远 。这种观点让人产生疑问:近年的《康熙王朝》《汉武大帝》以及《霸王别姬》《卧虎藏龙》等影视剧同样讲述历史故事,为何能热播、热映,戏曲却门庭冷落?戏曲题材也进行了改革,大量现代戏被编排出来,为何大都叫好不叫座,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
二是戏曲节奏太慢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心态容易浮躁,心理、思维和情感节奏也随生活节奏加快 。有人认为缓慢的唱腔和舞蹈让普通观众难以产生共鸣 。然而,《敖包相会》《草原之夜》等歌曲以及华尔兹等慢舞的节奏也很慢,却得到群众的喜爱 。可见,节奏快慢并非是戏曲艺术衰落的决定性因素 。
三是现代传媒技术迅速发展和娱乐多元化使戏曲衰落 。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影视和互联网逐渐普及,娱乐生活更加丰富,戏曲观众被分流 。令人深思的是:在传媒更加发达、娱乐更加多元化的某些欧美国家里,为何歌剧和音乐剧依然盛行?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剧院林立,演出十分火爆 。娱乐方式增多只能说明戏曲的竞争对手增多了,它们同戏曲的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 。一个人既喜欢影视、保龄球、拉丁舞、唱卡拉OK,又对戏曲感兴趣,理论上说完全可能 。
四是“政治挂帅”造成戏曲衰落 。在很长一段时期,戏曲成为宣传教育工具,体制确实要为其衰落承担部分责任 。但回顾戏曲史不难发现:戏曲在古代的作用也不仅仅是娱乐 。戏曲形成后的一千年中,佛、道、儒三教都曾利用它宣扬思想、教化大众,清末民初以及抗日战争时期都有戏曲艺人自发将其作为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和唤醒民众、激发爱国情感的重要手段 。然而,这些并未对戏曲的地位造成太大影响 。影视、歌曲也曾有过“政治挂帅”的历史,但并未走向衰落 。改革开放后,文化领域相对宽松,戏曲观众却变得越来越少 。民间剧团的演出,即使没有“政治挂帅”,也仍然难出新人新作 。
五是舞台布景的真实华丽对戏曲发展不利 。戏曲作为写意艺术,其成功主要靠演员的虚拟化表演 。因此,有人认为舞台上一桌二椅足矣,舞台越“贫困”对表演越有利,布景太真实会分散观众注意力,缩小表演空间,影响演员施展身段 。传统戏曲舞台布景简单,是历史造成的,戏曲演出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清代宫廷的舞台条件十分优越,不但未对演出产生消极影响,还促进了京剧的繁荣和一大批著名演员的产生 。在众多的皇家戏台中,遍布紫禁城与三处大型皇家园林的戏台有八座,内廷大戏台有六座,其规模都可以说是全国之最 。其中颐和园内的德和园大戏楼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戏楼,它分为上、中、下三层舞台,舞台间有天井相连,可以表现升仙、下凡、入地等情节 。底层舞台底部有水井、水池,可设置水法布景,舞台规模之大,服装、道具之考究,演出排场之浩大,为京剧艺术表演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 。另外,有很多剧种的优秀剧目如晋剧《傅山进京》,使用了豪华的舞台布景,也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这说明只要舞台布景设计合理、科学、巧妙,不喧宾夺主,还是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