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墨生|梅墨生:对中国当代山水文化的反思

梅墨生|梅墨生:对中国当代山水文化的反思
文章图片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山水文化的本质
文化是一定区域内一个民族集体创造而形成的产物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必然受到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地理气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并在这种影响下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文化心理,生命态度,最终逐渐形成一种新的理念 。
这种理念就成为这个民族的集体意识,然后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继承遗传,就变成了集体无意识,并且最终再反过来影响我们的生存方式 。
从人的生理到自然的生态都会影响到我们如何来选择我们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以有形世界,进入到无形的精神层面,再影响到我们具体的物理世界的由下往上,然后由上往下的衍生方式 。
中国的山水文化反映的正是中国人在自己特定的自然环境、地理气候影响下所形成的对自然的认知并且长期积淀下来所形成的精神理念 。
中国人对待自然的认知,首先来自于中原文化 。
中原文化发端于黄河两岸,长江中下游以北,这大体是中原文化的早期源头形态 。地理大概以平原为主,有河流,也有山脉,然后物产丰富,气侯适宜,四季分明,降雨量和阳光日照都比较适合人类居住 。这样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中国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比较和谐的关系,并衍生出“天人合一”的山水文化观 。
梅墨生|梅墨生:对中国当代山水文化的反思
文章图片
郭熙 早春图158.3cm×108.1cm绢本水墨 浅设色 北宋
我们是农耕文明,农耕文明最大特点就是靠天吃饭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一方人 。我们要中性地理解“靠天吃饭”这句话,“靠天吃饭”就是顺应天和自然 。在黄帝时代就有 “敬授天时”的说法,也就是你要顺应天时 。黄帝设百官,其中天官就是直接掌管天象,为什么要“观天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为什么?为了耕种 。农耕能够丰收,能够不被自然灾害所摧折 。
古人认为山之上,云之间是神仙住的地方,所以“仙”字本身就是人在山上 。那繁体的“仙”字“僊”,右边是迁移的意思,等于这个人是能够迁移的,也就是说他是有超越性的人 。
这是中国人对山水的最初认知 。
传说伏羲始画八卦,文王演卦,孔子为《易经》做传 。山被指称为阳,水被指称为阴,山水被纳入中国易经体系,其实也就是太极的智慧,把阴阳作为一对事物,变成一个整体 。一阴一阳之谓道 。
不管传说是否属实,但是对《易经》做微言大义是从孔子开始是肯定的 。孔子开始加入了许多伦理道德的思想在里面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他开始赋予山水道德和伦理的色彩 。
历经魏晋南北朝时,中国文化有一个更大的交汇,再加之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战乱频繁,生灵涂炭,人们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后,更愿意寄情于山水之中 。
更重要的是,魏晋玄学兴起,对道家思想推崇备至,风流名士游心于浩淼太虚之间 。山水更加成为中国人灵魂寄托所在 。失意的人要到山水中去找寻寄托,得意的人也喜欢在山水自然里,找寻精神的安顿之所 。也就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山水文化为基础的山水画开始兴起 。
【梅墨生|梅墨生:对中国当代山水文化的反思】总之中国的农耕文明与西方的海洋文明或者说渔猎文明不同 。农耕文明强调的是敬授天时的天人合一,而西方更强调一种扩张性、征服自然 。中国特定的自然地理因素,决定了我们农耕文明的生存方式,进而形成了我们自己特定的文化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