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通言@铁血宰相的家庭和“朋友圈”|草地·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 七 )


警世通言@铁血宰相的家庭和“朋友圈”|草地·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
文章插图

宋神宗画像
当然,随着轰轰烈烈的变法大幕拉开,改革摧枯拉朽般进行后,曾巩、韩维与王安石因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渐行渐远,甚至还因此而屡遭外放,但丝毫不影响他们作为高尚的人、正直的人的私德,以及他们的私人友谊。
熙宁九年(1076年)十月二十三,第二次罢相的王安石以使相判江宁府,回到他钟爱的南京,度过生命最后的10年时光。致仕后的王安石成了钟山脚下一个普普通通平易近人的居士,他在这里散步、喝茶、访友、聊天、看山、看水、发呆、养神,过着普通而寻常的老年生活,有时是在老仆陪同下骑着毛驴随性游玩,有时是自己一个人到田野农家、钟山古道小憩,有时是幅巾杖履夜宿佛寺,与僧人道友谈禅论佛,有时是独坐书房著书立说,二十四卷本《学说》就是退休后修订完成的。
至于因变法而结怨的友人和同僚,则是尽可能修复关系,表现在与苏东坡和吕惠聊的关系上尤为明显。王安石和苏东坡都是北宋等量齐观的文学家,但因为对变法的认知不同,两人吵吵闹闹了一辈子,最后却有了比邻而居的想法。“乌台诗案”中,朝廷中众多官员唯恐避之而不及时,已经罢相的王安石闻听后却驰书相救,言之铿铿力劝神宗皇帝:“岂有圣世而杀仕子乎!”后来苏东坡结束近五年的黄州贬谪生活,绕道来看王安石,穿着便装的苏东坡来不及冠带整齐,骑着毛驴的王安石已经等在他的舟船外,苏东坡慌忙出船辑礼:“轼敢以野服拜见大丞相?”王安石则拱手笑道:“礼节岂是为我辈而设?”两个高人之间不仅摒弃前嫌,还一起游山玩水、诗酒唱和、抵足谈心一个多月。对于王安石变法最为依靠的股肱大臣、后来官至副宰相后与他反目成仇、断交长达八年之久的吕惠聊,在生命的最后三四年时光,两人不仅恢复了通信往来,勾销了往日恩怨,还相互赠送本地的土特产。元丰五年(1082年)八月,面对吕惠聊寄来的海产品,王安石回赠了两笼新出的板栗。后来得知吕惠聊以大学士身份知太原府,王安石在回信中,不仅说了自己年岁已高,虽无大病但身体已经走向衰败的近况,还关切地询问吕:“闻有太原新除,不知果成行否?想遂治装而西也。”信中还对两人在有生之年的相聚充满了期盼:“犹冀未死间,或得晤语,以究所怀。”
“老年少欢豫,况复病在床。汲水置新花,取慰此流光。流光只须臾,我亦岂久长。新花与故吾,已矣两相忘。”这是王安石生前在病榻前留下的最后一首诗篇。由此可见,抛开政治家身份的王安石并不是冷血无情、不食人间烟火的刻板官僚,而是一个如此普通,如此真实,如此鲜活的个体。他对于故乡的眷恋,对于亲情的看重,对于友人的牵挂,和我们普通人毫无二致。“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警世通言》的这句话,既可用于为王安石定其罪,也可为王安石正其名。
警世通言@铁血宰相的家庭和“朋友圈”|草地·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