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文艺评论丨和平饭店:标志近代上海建筑全面走向装饰艺术风格

风格#文艺评论丨和平饭店:标志近代上海建筑全面走向装饰艺术风格
文章插图

和平饭店外景(视觉中国)
黄浦江畔有着绿屋顶的和平饭店,90多年前以“沙逊大厦”之名问世。这是近代上海最为典型的装饰艺术风格(Art Deco)建筑,也标志着近代上海建筑全面走向装饰艺术风格时期。
Art Deco建筑,体现着理性与浪漫的结合,并且承载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美学思维及价值观。在上海,作为都市文化重要发育时期的建筑风格,Art Deco长期主导及影响着后来的城市形象。今天我们剖析以和平饭店为代表的Art Deco建筑,也是在探寻上海的城市精神。
——编者
风格#文艺评论丨和平饭店:标志近代上海建筑全面走向装饰艺术风格
文章插图

和平饭店内景(视觉中国)
Art Deco建筑构成上海近代城市形象的主要轮廓线
自上海开埠后,伴随着西风东渐,西方的建筑理念和风格逐步取代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在上海近代建筑的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20世纪初期盛行于欧美的复古思潮在上海早期的近代建筑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银行、商业等新兴类型建筑的风格均带有古典复兴的影子。但从1920年代后期开始,伴随摩登的装饰艺术风格(Art Deco)在欧美流行,这种风格对上海的建筑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构成上海近代城市形象的主要轮廓线。
20世纪30年代,江、浙一带的大量移民涌入上海,使得城市人口激增、劳动力价格低廉,从而导致地价、房价飞涨。因此,大批商人把投资目标定在建筑行业,为城市的扩建发展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云集着来自欧美的建筑师和“海归派”华人建筑师,他们带来了世界先进的建筑理论、形式和建筑材料。而西方现代建筑文化及思想通过报刊杂志、教育交流等方式在国内广为传播,为展示西方现代建筑提供了舞台。同时,如郑时龄教授在《上海近代建筑风格》一书中所言:彼时“在上海这个半殖民地城市中,崇尚西方文化一直是一种时髦,对于那些西方也很摩登的新时尚在上海自然很快也会流行起来”。由此可以感知,最初Art Deco更多是作为一种时尚而受到追捧的,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它的时髦而非形式。因此当Art Deco建筑一登陆上海滩,便顺理成章地被接受了,并在上海发扬光大,成为上海滩所特有的一道风景线。当时的上海民众崇尚租界中属于西方文明的生活方式及艺术形式,以至于对Art Deco建筑的认同成为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表现。
风格#文艺评论丨和平饭店:标志近代上海建筑全面走向装饰艺术风格
文章插图

海关大楼(视觉中国)
Art Deco起源于1925年巴黎国际装饰与工业艺术博览会。其艺术风格明显受到埃及等古代装饰风格的影响,还受到原始艺术特别是来自非洲和南美部落艺术的影响。此外,Art Deco也受到当时刚刚兴起的工业设计的影响。它运用独特的色彩、简洁的几何造型,结合了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极富现代气息。
在外观上,Art Deco建筑多运用几何线型及图案,线条明朗,装饰重点多在建筑的门窗线脚、檐口及腰线、顶角线等部位。装饰纹样大量运用了曲线、折线、鲨鱼纹、斑马纹、锯齿形、阶梯形等,多喜欢用放射状的阳光与喷泉形式,象征着彼时新世纪的曙光。
Art Deco建筑重视几何体量的构成、重复线条及曲折线的表现,向上的整体感及动态的线条表现着力量和速度。其造型的基础是建立在机械时代、反映当时快速发展的科技与机械美学。如果说爵士乐反映着彼时新世纪的音乐精神、反映着工业文明压力下的心灵状态,那么,Art Deco建筑则反映着人类文明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的乐观向上的新精神,体现着理性与浪漫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