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瓷都“洋景漂”:小写“china”,诉说大写“CHINA”故事( 二 )


刚来时 , 开弥几乎一句中文都不会说 。 渐渐地 , 在与工匠、市民打交道的过程中 , 她逐渐听懂并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
一待就是6年多 , 开弥在景德镇有两间工作室 , 这里却仍是一个她还没有看够的地方 。 创作之余 , 她喜欢在家喝中国茶、熏香和看书 , 最喜欢的中文书是《红楼梦》;喜欢骑着大马力的摩托车风驰电掣;还喜欢在昌江里游泳 , “水流温柔而清澈 , 给人的感觉像是情侣喃喃细语” 。
在开弥看来 , 景德镇与她法国的家乡有诸多相似之处 , 比如春夏秋冬都有不同的色彩;不同之处在于 , 景德镇变化日新月异 。
2019年8月 , 经国务院同意 , 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印发《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 , 这座千年瓷都被赋予文化新使命 。 方案明确提出到2035年 , 景德镇要成为全国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的新型人文城市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陶瓷文化中心城市 。
国家试验区已成为推动景德镇发展的“加速器” 。
从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的老城保护和改造 , 到新区的城市门户、产业新城展现出来的勃勃生机 , 这个千年古镇从“面子”到“里子”发生了深刻的蝶变 。 两年来 , 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全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等20多项试点相继落地 。
“在法国我生活的地方 , 多少年过去了 , 什么事情都没有改变 。 从小熟悉的书店、影院 , 甚至街头一棵老树上的鸟巢还在那里 。 ”她说 , 在景德镇 , 如果出去几年 , 回家的路可能都找不到 , “我在老城区一家工厂里住了5年 , 或许未来某天 , 这工厂会被拆除 , 但一定会有别的东西取而代之 。 ”
今日的景德镇呈现新风貌、新气象 。
曾经热火朝天的原料车间 , 变身为陶艺体验空间;过去灯火通明的彩绘车间 , 化身为艺术工作室;昔日炉火熊熊的烧炼车间 , 被打造成博物馆、美术馆;不同时代的老窑炉、各种工业化管道 , 以及墙上的老标语、青苔等仍保持原汁原味……景德镇陶瓷发展中心主任于集华说 , 这些年来 , 景德镇在保留原老瓷厂厂区的基础上 , 改造“嫁接”为博物馆、美术馆、工作室、瓷器店 。
“在景德镇 , 抓一把泥土 , 变成神话故事;再抓一把泥土 , 变成飞禽走兽 。 这种灵感闪耀下的作品 , 拿到全球各个国家都会有人懂 , 不需要很多文字说明 。 ”开弥说 。
陶瓷|瓷都“洋景漂”:小写“china”,诉说大写“CHINA”故事
文章图片

土耳其艺术家爱可在景德镇创作 。
融合:续写苏麻离青开启的故事
当爱可2009年第一次坐火车从上海来到景德镇时 , 他仿佛在这里看到了梦寐以求的生活 。
“我大约凌晨4点到达 , 等待太阳升起 。 当城市逐渐苏醒 , 一个神奇的场景展现在面前 , 我看到一个路人抱着一个很大的青花瓶 , 另一个人拉着一车瓷器坯料 , 走一会就可看到整条街的瓷器店铺……”这位38岁的土耳其籍艺术家回忆道 , “这座城市每个角落都可以看到满满当当的瓷器 , 街上几乎每个人都在做与瓷器有关的事 , 如果你喜欢瓷器 , 这里就是你的‘天堂’ 。 ”
爱可从小跟着家人去土耳其托普卡比皇宫看展览 , 发现历史上通过丝绸之路运达土耳其的青花瓷下方有“景德镇”字样 , 从此对这座东方小城充满了向往 。
享誉世界的青花瓷 , 为什么出现在元朝?又为什么是景德镇?
历史上 , 景德镇的瓷器由昌江进入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 , 经长江转运后 , 通过丝绸之路的陆上通道或“瓷器之路”的海上航线运往世界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