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何大齐:我家四合院里的情和事( 二 )


那时北京的空气中灰尘大 , 过一段时间 , 透雕的花纹中就积上一层灰白色的尘土 。 要想清理 , 得用湿毛巾角儿 , 捻成一根细条 , 深入到每个镂空花饰中 , 用手把两头拉拽多次 , 才能把里面的灰土擦干净 。 一个桌凳上百个雕花 , 挨着顺序擦完 , 怎么也得两小时 。 这活儿 , 春节前父亲就让我们这些孩子去干 , 以至我后来一看雕花家具 , 先想到怎么擦 。 我觉得这东西好则好 , 做艺术品欣赏还可以 , 做日常家具 , 太不实用了 。
类似这样的家具还有八仙桌、穿衣镜、太师椅、茶几、美人床、条案等等 , 全都是这样精雕细刻的 。 在条案上 , 摆放着绘有福禄寿人物的大掸瓶、镶有玉石的如意等摆件 。 整个四合院的格局、布置 , 完全是中式的 。 不看主人 , 还得以为是哪个穿长袍马褂的老夫子家院呢 。 在那个年代 , 受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 , 虽然他们生活、语言已全盘西化 , 但内心有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尊重 。
迷恋传统京剧艺术
在我家正房里有一架柜式留声机 , 上面是留声机 , 下面是双开门的柜子 , 里面放着几百张黑胶木的老唱片 。
唱片里录制的大多是京剧生、旦、净、丑的唱腔 。 有生角谭鑫培、余叔岩、谭富英、马连良、杨小楼他们灌制的《空城计》、《打渔杀家》、《四郎探母》、《甘露寺》……有旦角梅兰芳、程砚秋唱的《凤还巢》、《武家坡》、《霸王别姬》、《三娘教子》、《女起解》……有花脸金少山、裘桂仙、郝寿臣的《锁五龙》、《探阴山》、《陈州放粮》、《铡包勉》……有丑角萧长华的《打侄上坟》、《荷珠配》……听时打开留声机盖 , 用手摇把儿上弦(那时没有电留声机) , 把唱头的钢针放在唱片上 , 唱片以每分钟七十八转的速度旋转 , 声音就从音箱中传出 。 金少山唱的京剧《锁五龙》“大吼一声呐 , 绑帐外……”那声音 , 有如洪钟大吕般的震撼人心 。 梅兰芳的《凤还巢》“母亲不可心太偏 , 女儿言来听根源……” , 柔美婉转 。 这些唱段 , 我特别喜欢 , 没事就坐在旁边反复放 , 百听不厌 。 如今 , 我年过八旬 , 还能脱口唱出其中一些片段 。
【四合院|何大齐:我家四合院里的情和事】四合院|何大齐:我家四合院里的情和事
文章图片

我父亲和叔叔那可是真正的京剧迷 。 每天吃完晚饭 , 就聚在前院的南屋 , 我叔叔拉胡琴 , 我父亲唱梅派的旦角名段 。 我叔叔还能自拉自唱 , 也是学梅派的 。 我常常坐旁边托腮静听他们口中发出尖细腕转的声音 , 怎么也不明白 , 男人怎么能发出那么动听悦耳的女人唱腔?觉得真是神奇 。
我叔叔还经常在院中练习旦角走台步的技巧 , 细碎的脚步 , 摆着云手 , 人就像从水上飘过一样 。 他还有刀马旦用的长枪、短剑等“把子”(京剧管道具称为把子) , 他手拿这些“把子” , 上下飞舞 , 练习舞台上的身段 。 比如《霸王别姬》中虞姫的一段剑舞 , 是他经常要练习的 。 为适应与票友们上台演出的需求 , 他也常在家穿戴好全副行头 , 边唱边舞 。 我喜欢在旁边观看 , 看他的舞姿、身段和眼神 , 完全就是一个柔美的女子形象 。 尤其他的眼睛 , 一眯一睁 , 左顾右盼 , 传达出的就是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
经过这么刻苦的钻研 ,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 , 他正式登台演出了 。 那天演的是《凤还巢》中的折子戏 , 他饰演雪娥 , 另外一位医生(他的同事)扮演雪娥的大娘 。 演出的那一天 , 我家大人孩子都去观看叔叔的彩唱 。 他在舞台上挥洒自如 , 不论唱腔还是身段表演 , 都从容不迫 , 十分到位 。 后来我父亲也登台演唱过《三娘教子》 , 我们也是全家出动 。 京剧对于我的父辈来说 , 就是生命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