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河湾孕育农民考古队:起码在工地上干3年

胡忠给采访人员看他挖出的石器
|泥河湾孕育农民考古队:起码在工地上干3年
本文图片

发掘现场
说到“文物考古” , 人们很难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联系起来 。 然而 , 在张家口市阳原县却活跃着这样一支农民考古技工队伍——他们没有很高的学历 , 有的只是小学毕业 , 但他们能说出“可以在河湖沉积物中找到石器或化石”的考古专业术语 , 一眼辨别出旧石器;他们没有职称 , 但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旧石器考古现场 , 被考古界公认为“专家”;他们没有过多的话语和感人的事迹 , 但个个心思缜密 , 对考古工作非常地执着 。 他们中的胡忠、白世军、王明堂等10人于2015年还被阳原县授予“优秀农民考古技工”荣誉称号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卫奇教授称他们“具有找石器的丰富经验 , 是捕捉旧石器的好猎手 , 能够独立进行调查 , 只要有石器就逃不脱他们的火眼金睛” 。 日前 , 采访人员怀着敬仰和好奇 , 采访了这支颇具传奇色彩的农民考古队 。
边种地边考古 农民技工热爱考古
近日 , 采访人员在阳原县文物博物馆馆长成胜泉的带领下 , 从县城驱车40多分钟来到浮图讲乡下卜庄村 , 我们见到了考古技工胡忠 。
年已六十岁的他走起路来健步如飞 , 他正忙着和老伴一起收拾家里农具准备春耕 。 “今年要种十多亩玉米、黍子等作物 , 抓紧播种完就能去考古了 。 ”谈话间胡忠流露出对考古工作的无限热爱 , 他每年至少有半年的时间都用在考古调查和发掘上 , 先后在泥河湾遗址群发现60多处遗址 , 是考古队里发现遗址最多的考古技工 。
聊天中 , 采访人员得知胡忠家里种着13亩地 , 每到春种时 , 他抢时间把地种好 , 后期管理全部交给老伴 , 到秋收时再集中时间和老伴把粮食收回来 , 除此之外的时间都放在了考古工作上 。 起初 , 胡忠和普通村民无异 , 除了种地对考古一无所知 , 直到1998年村里来了文物考察队 , 在村里南山一带发现了旧石器遗址 , 他才得知自己从小玩到大的地方竟是古人类的活动地 , 于是也跟着考察队每天去现场考察 , 从此对考古着了迷 。
鉴于泥河湾遗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 更源于他们对考古工作的热爱和执着 , 每年最少有半年的时间都用在了考古调查和发掘上 。 “一开始 , 家里人都反对 , 觉得种地就天天跟黄土打交道 , 这考古更是成天的钻土坑 , 爬山坡 , 整天灰头土脸的还挺危险 , 可当一处处遗址被发现 , 一大批一大批的石器和化石从土里冒出来的时候 , 那种喜悦和被大家的认可 , 使家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 由反对到默认 , 现在是全力支持了!”胡忠笑着说 。
由于阳原当地丰厚的文化遗存 , 使一批普通农民成为考古工作的参与者 , 穿梭于家乡的沟壑之间 , 协助考古工作者寻找新的发现 。 成胜泉告诉采访人员 , 目前经常参与考古工作的农民技工除了胡忠外 , 还有王明堂、白日有、白惠元、武进和、高文太等人 。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 随着阳原考古工作的大力开展 , 先后培养出十几名考古方面的农民技工 。 他们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支旧石器时期考古挖掘农民工技师队伍 , 这些人先后去过河南、山西、陕西、广东等多个地方进行考古调查 , 发现了大量旧石器时期的遗址 。
当采访人员问及胡忠 , 如今他年事已高 , 考古准备干到什么时候时 , 他憨憨地笑了笑:“咱农民身体好着嘞 , 要是比爬坡下沟 , 你们年轻人也不见得比得过我 , 怎么还得干个十来年吧!王老哥还干着呢 , 我和他比还年轻得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