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河湾孕育农民考古队:起码在工地上干3年( 三 )


【|泥河湾孕育农民考古队:起码在工地上干3年】“参与发掘200万年前的马圈沟遗址 , 我们很自豪!”白日有和白惠元是爷儿俩 , 考古现场发掘也是他们的强项 。 他们参与发掘了马圈沟、侯家窑、东谷坨、后沟等闻名世界的遗址 , 还被邀请参与了北京、三峡等地的考古发掘 。
由于北方气候原因 , 一年中能够在野外作业的时间最长为8个月 , 考古挖掘的队员们把白天的时间都放在野外 , 晚上和冬季休息时间也不闲着 , 用来做后期整理 , 包括给发掘出来的每件石器或化石分类、编号、排序 。 年轻一点的农民技工顺应时代的要求 , 熟练掌握了电脑 , 运用现代化工具辅助考古的能力越来越强 。 当问到1987年出生的白惠元为什么不去做生意或外出打工赚钱时 , 他回答:“干了十来年这个了 , 就是喜欢 , 放不下了 。 ”
泥河湾的水土 孕育了农民技工
成胜泉告诉采访人员 , 农民技工是业内对具有一定考古知识和经验、掌握一定考古技能、能完成一定考古任务的熟练农民工的称呼 。 一般说来要想成为一名考古方面的农民技工 , 起码得在考古工地上干3-5年 。
目前 , 阳原县重点挖掘的考古村有十几处 , 以村命名的遗址更是多达315处 。 成胜泉说 ,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 , 这些农民技工得到了充分的实践锻炼 。 这些有着过硬的本领的“土专家”得到了中科院和省文物局等部门的厚爱 , 每当有重大考古发掘活动都要点名让他们前去 。 他们凭借着在各地丰富的调查和发掘经验 , 成为中科院、省文物局等处的“御用”考古技工 , 也使“阳原考古技工”这张名片在全中国都亮了起来 。
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选择了考古?胡忠由衷地说:“神秘的泥河湾养育了我们 , 我们的老祖宗泥河湾人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历练出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 , 我们为自己生长在这块土地上而自豪 。 ”
听着农民技工的肺腑之言 , 成胜泉颇为感动:“从王明堂接触考古开始至今已经48年了 , 这支农民技工队伍在不断地壮大 , 他们愈发专业 , 不怕艰苦 , 不惧危险 。 我相信 , 有了他们 , 泥河湾考古事业会代代传承;有了他们 , 不仅仅是泥河湾 , 全中国乃至世界更多的遗址将会一一展现在世人面前;有了他们 , 土生土长的泥河湾农民考古技工队伍将继续在考古界闪烁出耀眼光芒 。 ”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6-03-31)
燕赵都市报驻张家口采访人员 刘雅静 通讯员 田建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