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成化斗彩听过吗?极具珍藏价值( 四 )


第一类:熟褐 。 熟褐是一种失光的深褐色 , 颜色厚重不透明 , 在成化斗彩的应用上仅现于成化仿宣德斗彩鸳鸯莲池纹盘 , 用于描绘鸳鸯的颜色;
第二类:矾红 。 “矾红”一词专门用于形容明代官窑彩瓷颜色 , 其最早出现于《大明会典》:“嘉靖二年 , 令江西烧造瓷器 , 内鲜红改为深矾红 。 ”矾红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色料 , 分深红、浅红、暗红色 。 其呈色物质主要是氧化铁 , 色料由多种化学元素组合调配而成 。 要使矾红彩具有鲜亮的显色 , 需要对烧成温度及时间有着非常严格的把控 。 假如窑炉温度过低、烧制时间达不到标准 , 矾红彩就极易剥落 。 景德镇御窑厂部分落选的斗彩成品瓷器就是因为矾红彩剥落而达不到标准;假如烧造温度过高、烧制时间长 , 矾红彩的发色就会显得黯淡无光 , 无法呈现鲜红亮丽的状态;
第三类:绿彩 。 成化斗彩的绿色大致分为苦绿、大绿、水绿三种 , 均为清透而有玻璃质感的颜色 , 色彩之下能依稀看见由勾勒的釉下青花线条 。 绿彩的呈色元素主要是铜 , 依据控制其原料中铜元素的比例来控制颜色浓淡深浅变化 。 苦绿为带黄调的绿色 , 常用于描绘嫩叶、瓜果、藤蔓等纹样;大绿是较为浓重的深绿色 , 应用于卷草或夔龙等纹样;水绿是带有蓝调的绿色 , 常用于描绘水草、树叶等颜色;
第四类:黄彩 。 黄彩主要分为嫩黄、古黄两种 。 古黄的颜色较柔和 , 发色偏橙色 , 嫩黄颜色较亮 , 二者皆有较通透的玻璃质感;
第五类:紫色 。 紫色分为茄皮紫(葡萄紫)和赭紫两种 。 茄皮紫(葡萄紫)在成化斗彩瓷器之上的应用主要如其名所示 , 在于描绘茄子以及葡萄的颜色 , 赭紫是色调发红的紫色色料 , 常见于描绘斗彩婴戏纹杯上婴孩的衣服 。

(三)成化斗彩瓷器的款识综合目前现有的出土明代成化斗彩瓷器来看 , 款识主要分为如下四种:
第一种是最为常见的青花双方框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 目前用“大字尖圆头非高 , 成字撇硬直倒腰 。 化字人化平微头 , 製字衣横少越刀 。 明日窄平年肥胖 , 成字一点头肩腰 。 ”的歌谣来形容成化年制的方框形底款 。 这种款识字体稚嫩 , 落笔洒脱 , 结构不甚规整 。
第二种是以青花料单书一个“天”字的款识 。 该款识仅出现于成化斗彩罐中的深腹高罐样式 。 具有此款识的成化斗彩罐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天”字罐;
第三种是青花圆形双圈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 该款识在成化瓷器的应用中多见于青花瓷器 , 斗彩瓷器应用较少 , 扁腹矮罐及少数不落“天”字底款的深腹高罐则是该款识 , 例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成化斗彩莲花盖罐 。 除罐之外 , 还有少数碗盘也落该款识 , 例如成化仿宣德鸳鸯莲池纹盘;
第四种是青花书弧形一行六字“大明成化年制” 。 该种款识仅出现于成化斗彩高足杯之上 , 为配合高足杯中空的底型而将款识书写为一行六字 。

总结斗彩瓷器自面世以来就一直作为明代官窑仅次于青花的主流彩瓷品种 , 且因其成型工艺、绘画技法、烧成难度等多方面综合决定了它在明代御窑的烧造历史上拥有着崇高的地位 。 从侧面反映出明代官窑的彩瓷烧制发展 , 更进一步认识成化斗彩瓷器对于后世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