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反反复复阅读诗,是最笨又最聪明的办法( 六 )


所以下面紧接“不请长缨”三句 , 说自己不能像汉代的终军那样请缨杀敌 , 抓住号称天骄的单于 , 以致宝剑白白地在西风中吼叫 。 写到这里 , 悲愤的情绪已达到高潮 , 气势力量都与上片相称 。 最后三句却忽然转入一种优哉游哉的境界:这里用嵇康送兄长入军时写的《赠秀才入军诗》 , “目送征鸿 , 手挥五弦”两句原本是表现嵇康超然脱俗的清高神态 。 但“登山临水”前加一个“恨”字 , 就把意思都翻过来了 , 表明诗人痛恨这种登山临水 , 弹琴啸咏的生活 , 正道出对自己眼前悠闲潇洒的退居生活的不满 。 这个“恨”字 , 使末三句的精神境界与上片呼应承接 , 保证了上片中的豪气在下片一贯到底 。
这首词将少年的豪情壮志和老来的落拓无成的处境相对照 , 有一股激愤不平之气喷涌而出 。 能够具有这种声势 , 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六州歌头》句子短促 , 以三言句为主 , 韵脚密集的体式特点 , 全篇一韵到底 , 全押“东”韵 。 “东”韵更为全篇的气势增添了宏壮高亢的声情 , 可说是内容和形式相得益彰 。 由此也可见出把握诗词体式的表现特点对于表现艺术的重要性 。
要读通作品 , 除了依靠注释以外 , 需要了解的知识很多 , 比如作家的生平思想、主要风格、作品的题材类型、对文学史的理解等等 , 这些都是最基本的 。 今天讲的是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 , 需要对诗词的创作传统以及相关文化背景都有所认识 , 这样才能读出自己的体会 , 把握作者的创作用心 。 而最重要的还是大量阅读作品 , 正如程千帆先生所说 , “作品读得太少 , 就不会有两只知音的耳朵” , 因此“反反复复阅读诗 , 是最笨而又最聪明的办法” 。 希望热爱唐诗宋词的读者都能多读多思考 , 争取成为唐宋诗人的知音 。
整理/雨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