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反反复复阅读诗,是最笨又最聪明的办法( 二 )


诗里虽然没有“独往”一词 , 但正如李白诗所说“我心亦怀归 , 屡梦松上月 。 傲然遂独往 , 长啸开岩扉” , 这不正是孟浩然诗中意境的注解吗?杜甫说得更清楚:“浮俗何万端 , 幽人有独步 。 庞公竟独往 , 尚子终罕遇 。 ”明白说出那独步的幽人就是独往的庞公 。 对照李杜二诗 , 更容易理解这层意思 , 还可以看出这首诗的好处 , 就在于不露痕迹地把“独往”的哲理化入诗人独往独来的形象中 , 现成而巧妙地在夜归途中寄寓了独往的理趣 。
要理解这类诗里的深意 , 就要多掌握一些古代文化、宗教哲学思想等等知识 。 比如要理解山水诗 , 除了构图、意境这些常用的观察角度以外 , 还要了解一些庄子思想对审美思想的影响 。 从六朝到唐代 , 很多山水诗都包含着玄学佛学的理趣 。 但究竟是哪些观念具体地影响了某一首诗的表现 , 也要通过自己的研究 , 才能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
今日鬓丝禅榻畔 , 茶烟轻扬落花风
再比如杜牧的《题禅院》:
觥船一棹百分空 , 十岁青春不负公 。 今日鬓丝禅榻畔 , 茶烟轻扬落花风 。
这首诗还有一个题目——《醉后题禅院》 。
第一句用了典故 , 晋人毕卓爱喝酒 , 曾对人说:“得酒满数百斛船 , 四时甘味置两头 , 右手持酒杯 , 左手持蟹螯 , 拍浮酒池中 , 便足了一生矣 。 ” 觥船是容量很大的酒器 , 棹 , 划船工具 。 百分就是满杯 。 这里用这个故事 , 写自己只要能乘着酒船 , 喝空满杯美酒 , 就不辜负这十年的青春了 。 后两句是他的名句 , 从字面看是写自己在落花时节与僧人坐在禅榻旁喝茶 , 但意思远不止此 。 鬓丝是写头发花白 , 禅榻是坐禅的地方 , 禅令人了悟一切都是空无 。 古人用茶炉煮茶 , 所以有烟气飘扬 。 而随风飘落的落花则意味着春天的消逝 , 春天往往令人自然联想到人的青春时光 , 烟和风都是虚幻的 。 所以这两句还让人透过随着落花微风轻扬的茶烟体味出主人公身在禅院时心头隐隐浮起的青春虚幻之感 。
也就是说诗人巧妙地把对禅的空无的体悟通过风吹落花和茶烟轻扬的眼前景象表现出来了 。 联系杜牧的生平思想来看 , 他身在晚唐 , 国运衰微 , 他的大志是补天 , 也有很多具体的政治谋略 , 希望做一番事业 , 弥补朝廷政治的漏洞 , 但是并未得到重用 。 所以常感叹光阴虚度 。 由这两句又可看出 , 诗人并不真正追求在酒池中拍浮一生的生活 , 前两句只是对自己喝醉的调侃 , 而后两句才见出其内心的苦闷 。 所以含义深长 , 而又表现出杜牧特有的俊逸优美的风格 。 读这样的诗 , 除了知道禅的一般意义以外 , 还要注意诗中落花、轻烟这类意象在历史中积淀下来的意蕴 。
很多优秀的诗词善于融化前人诗歌中的意蕴 , 但又不露痕迹 。 如果能把这些意思读出来 , 就加深了理解 。
周邦彦《夜飞鹊》:
河桥送人处 , 良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 。 铜盘烛泪已流尽 , 霏霏凉露沾衣 。 相将散离会 , 探风前津鼓 , 树杪参旗 。 花骢会意 , 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 , 人语渐无闻 , 空带愁归 。 何意重经前地 , 遗钿不见 , 斜径都迷 。 兔葵燕麦 , 向残阳影与人齐 。 但徘徊班草 , 欷歔酹酒 , 极望天西 。
这一首写送别 , 上下片各选取残夜清晨送行和与黄昏落日归来的两段时辰分别写景 。
上片写河桥送人时斜月已落 , 烛泪滴尽 , 在细雨般沾衣的凉露中 , 散了离筵 。 “良夜何其”令人联想到苏武诗“征夫怀往路 , 起视夜何其” 。 津鼓是渡口报时的更鼓 , 用李端《古别离》“月落闻津鼓” 。 参旗为星名 , 《史记·天官书正义》“参旗九星在参西 , 天旗也 。 ” 同时也关合到苏武诗里的“参辰皆已没 , 去去从此辞 。 ”打探津鼓和参旗 , 本是问时辰的意思 , 但旗鼓的字面容易引起戎事的联想 , 与骢马相联系 , 行者或许是从戎赴边的人 , 即使不是 , 也多少渲染了几分出行的豪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