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中山路更新:“盲盒”依次打开……

这几天 , 青岛二中分校的张舒老师 , 正在指导她的学生做家乡文化的调查 。
“我和学生们说 , 第一个要关注的点 , 就是中山路 。 它代表的是外来文化和本地文化的结合” 。 张舒说 , 中西文化的交融最典型的表现在建筑上 , 比如说 , 中山路附近的那段菠萝油子 , 它的前面就是圣弥爱尔大教堂;还有中山路上的那些德式老建筑 , 它们和青岛土生土长的里院 , 共荣共生 , 一起见证着这个城市的发展变迁 。
|青岛中山路更新:“盲盒”依次打开……
本文图片

修缮后的银鱼巷街景
1
修复和还原
张舒的童年很多时候是在中山路的里院度过的 。
她回忆 , 圣弥爱尔大教堂往下过了中山路 , 肥城路那一段 , 以前全是里院 。
我妈我姨 , 她们从小也都是在肥城路长大 , 我姥姥就住在里院的二楼上 , 那么一个老式的建筑里边 , 其实它还有带有一点儿德式风格——张舒印象很深 , 地上铺的是木地板 , 进门是一个大厅堂 , 星期天的早晨还能听到教堂的钟声 。
“青岛本地人都有一个情怀在这里边 。 我感觉还有很多的文化点可以挖掘” 。
张舒心心念的童年时光 , 韩斌正在帮她还原 。
韩斌所在的青岛上街里商业运营有限公司 , 从2020年6月开始做银鱼巷的修缮更新 。
银鱼巷坐落在火车站东广场附近的宁阳路 , 总长不过255米 。
宁阳路是德国殖民统治时期最早开发的街区之一 , 当时的德文名字叫斯普林茨叶街 , 直译是银鱼巷 。
20世纪初 , 这里多为里院建筑 , 曾经开满了货栈、客栈 , 非常繁荣 。 青岛民国首富刘子山、青岛总商会首任会长傅炳昭、晚清军机大臣吴郁生、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陆润庠……这些名人都曾在此购地置房 。
“哪个里院具备修缮条件了 , 咱就先动哪个 , 一年半时间修完了5个院子 。 ”韩斌的团队在修缮时掌握了两个原则:“更少干预”和“功能提升” 。 更少干预 , 指的是尽可能多地 , 保留历史街区和传统里院的物质、文化要素;功能提升 , 指的是提升建筑品质 , 使其具备生活和工作的使用功能 。
修缮过程中 , 建筑在不同时期留下的历史印记 , 比如标语、壁画或者是特有的建筑符号等 , 能保留的尽量保留 。 “我们在修缮时 , 在保证墙体强度的情况下 , 没有刻意把外墙翻新 , 而是做好墙面处理的同时 , 保留斑驳的痕迹 , 越发能展现出历经百年风吹雨打的老建筑的特点 , 让建筑自己说话 。 ”
除了对老建筑的修旧如旧 , 韩斌的团队还有独特的做法 。
“我们尽量让修缮的痕迹 , 和建筑本身遗留下来的东西是有区别的 。 尽管采用了同样的工艺、同样的材质 , 但是我们能让你看出来哪些是保留的 , 哪些是修复的 , 这样的碰撞和共存更有意思” , 韩斌举例说 , 比如这根旧柱子 , 虽然表面有干燥开裂和钉子眼儿 , 但强度非常高 , 只需在修复时把钉子拔除 , 做好防虫防腐防火 , 涂刷油漆就行了;而另一根木柱表面非常光滑 , 这就是更换的新柱子 。 这样新老两个柱子 , 就有一种强烈的对比 , 游客就会带着一种发现的心情来看 , 他们也会觉得很有趣味 。
通过修缮 , 昔日青岛人的日常也显现出来 。
里院原来很多房屋是通着的 , 后来居民因为各种原因 , 就把中间连通的门给堵上了 。 这次修缮还原之后 , 门洞之上百年前砌得特别漂亮的 , 拱券或平券都重新焕发了光彩 。 韩斌说 , “置身在百年的老院子里 , 静下心来 , 你仿佛能感受到每间屋子里 , 所发生的柴米油盐和喜怒哀乐 , 也期待每间屋子再续写它们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