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他们离我们远去( 二 )


社会学理论确实是舶来自西方 , 而要解决中国问题必须考虑中国的情境 , 不能有理论和现实上的割裂 , 但现在有慢慢把“本土化”和普遍的东西对立起来 , 用所谓“本土”的东西来否定普遍的东西(的倾向) 。
另外 , 不能对外把本土的东西讲得过于绝对 , 否则在对内强调普遍的东西时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
——苏国勋接受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周晓虹专访:《学问即生活》
书评君曾经这样怀念他 ▼
韦伯思想是如何“东渐”到中国的?丨专访苏国勋
希利斯·米勒
美国文学批评家
2021年2月7日去世 , 享年92岁
|2021,他们离我们远去
本文图片

希利斯·米勒提出了文学解构理论 , 先后任教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 在耶鲁大学期间 , 他与文学评论家保罗·德曼、杰弗里·哈特曼以及哲学家德里达等组成“耶鲁解构学派” , 与文学理论家哈德罗·布鲁姆展开论争 。 1986年 , 米勒离开耶鲁去往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工作 ,德里达也同他前往欧文分校 。
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在出版《希利斯·米勒读本》时称其为“二十世纪北美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 , 米勒将解构主义带入文学研究 , 撰写了五十余本著作 , 任教期间影响了美国一代文学评论家 , 他曾到访过中国 , 发表演讲结集出版《土著与数码冲浪者:米勒中国演讲集》 , 《小说与重复》呈现了米勒的“重复理论”所开启的经典文本的多样空间 , 为文学评论带来了更多的活力 , 《共同体的焚毁》则以文本细读探究卡夫卡的作品如何预言了奥斯维辛 , 文学如何在奥斯维辛之中言说 , 如何记忆种族的屠杀 , 以及美国后911 的政治世界 , 他试图在不同的文本中穿行 , 为文学与现实重建新的连接 。
对于活着的人来说 , 稳定和安全似乎在于把他们自己隔离开、围起来 , 免受任何阴魂骚扰完全和“另一边”割裂 。 叙述者说 , “他们忘记她 , 就好像忘记一个噩梦” , “那天看到她在门廊里出现的人 , 在编造、打磨和修饰他们的故事之后 , 又有意迅速忘了她 。
小说的结尾似乎明确地宣称 , 共同体现在恢复了和睦、安宁与活力 , 因为它完全忘记了宠儿 。 遗忘、放下过去的鬼魂 , 是存活的代价 。 这甚而似乎是在呼告 , 人们最好不要记住美国奴隶制的可怕细节 , 不要记住莫里森将小说题献给的那“超过六千万”的人 , 不要记住他们的血泪和苦痛 , 不要记住他们死于奴隶制 , 死于从非洲来美国的路上 , 尽管这么说有可能意味着 , 无论白人或黑人 , 如果我们要过下去 , 可能不读《宠儿》会更好 , “这不是一个流传的故事”
——希利斯·米勒《共同体的焚毁》(陈旭译)
书评君曾经这样怀念他 ▼
解构主义批评先驱J.希利斯·米勒去世 , 他的一生遵循着文学的召唤
菲利普·雅各泰
瑞士诗人
2021年2月24日去世 , 享年95岁
|2021,他们离我们远去
本文图片

1925年生于瑞士 , 二战后移居法国 , 曾与伊夫·博纳富瓦(1923-2016)并称为法语诗坛最耀眼的“双叟” 。 他曾获蒙田文学奖、荷尔德林诗歌奖、彼特拉克诗歌奖、洛桑文学奖、2004年龚古尔诗歌奖 。 同时 , 他还是享誉欧洲的翻译家 , 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浪漫派诗人里尔克和荷尔德林、奥地利小说家穆齐尔等译成法文 。 雅各泰的创作相当丰富 , 诗文和著作先后被译成英、德、西、中、意大利文等多国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