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还是“春风自绿江南岸”

谨以此文献给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
文献$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还是“春风自绿江南岸”
文章插图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万重山。
春风自绿江南岸,明月何曾照我还。
这首七言绝句题为“泊船瓜洲”,至少自南宋以来即被认为是王安石(1021—1086)的作品,并被世人所重。洪迈(1123—1202)《容斋续笔》一则题为“诗词改字”的笔记,记载了王荆公不断修改本诗第三句第四字的过程,从“到”改为“过”,又改为“入”,再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这个故事历代相传,成为炼字遣字的经典掌故。在现行的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中,本诗及其改字的故事均被载入,这也让本诗更加为世人所熟知。然而,本诗中却有两个字存在异文,即“春风自绿江南岸”中的“自”和“明月何曾照我还”中的“曾”在现在通行的《语文》及其他绝大多数诗选中作“又”和“时”,虽存争议,未有定论,各种出版物也尚未修改。
一、考证
较早挑起争端的是吴小如。上世纪90年代初,他在《今晚报》发表文章,认为“春风又绿江南岸”原本为“春风自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亦有作“明月何曾照我还”。之后,金克木接力发表了题为《一字之差》的文章,对“又”和“自”、“时”和“曾”作了分析[1]。吴小如又在1997年第3期《古典文学知识》上发表了题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韩子>——读诗小札》的论文,就此作出了进一步的考证和辨析。他说,“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王安石全集,无论是宋版还是明版,包括上引的李壁笺注本,这诗第三句都‘自绿’,根本没有一个版本是作‘又绿’的。”紧接着,董朝刚在1997年第4期《冀东学刊》发表题为《“春风自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诗版本考辨》的论文,较为具体地列举了《泊船瓜洲》在古籍版本中的样态,结论是古籍诗选中的本诗第三句确为“春风自绿江南岸”,即证明了吴小如的说法。2003年7月30日,《光明日报》重新发表了董朝刚的论文。十几年后,2016年第12期《博览群书》又发表了卢多果的论文《绝非为钱锺书开脱——关于“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以讹传讹》,对本诗的流传作了梳理,认为“自”讹为“又”并非钱锺书之过,而是其来有自。
但吴小如等人的说法却与几种被认为比较权威的文献抵牾,比如朱东润(1896—1988)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中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且底本明确标注为“张氏涉园影元本《王荆文公诗笺注》卷四三”。缪钺(1904—1995)主编《宋诗鉴赏辞典》第209页,《泊船瓜洲》第三句作“春风又绿江南岸”,有小注云“《临川先生文集》卷二九作‘自’,据张氏涉园影元本校改。”按照这些说法,《王荆文公诗笺注》元刊本为“又绿”。而吴小如却说“没有一个版本是作‘又绿’的”。究竟孰是孰非?
吴小如没有具体列举他所查考到的古籍版本,董朝刚所列举的古籍版本也比较少。笔者在多种古籍文献数据库中,对本诗进行了一次拉网式的查考。
宋徽宗时期薛昂等人编纂的王安石诗文集已佚。《泊船瓜洲》流传至今的文献及版本主要有3个系统:一是《临川先生文集》,二是《王荆文公诗笺注》,三是《容斋续笔》。
文献$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还是“春风自绿江南岸”
文章插图

《临川先生文集》传世的有临川本和杭州本。临川本源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詹大和桐庐刻本,杭州本为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王安石曾孙王珏刻本。两个版本的内容基本相同,但不同年代版本的文献名称不同。除《临川先生文集》外,有作《临川王先生荆公文集》《临川集》等。该系统文献中,《泊船瓜洲》出现两次,一是卷29有诗题的正文,二是卷28《与宝觉宿龙华院三绝句》诗题下面的小注中,其注曰:“旧有诗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锺山只隔数重山。春风自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笔者检索到了该系统文献的5种版本,即宋绍兴二十一年刻本[2]、明嘉靖二十五年刻本[3]、明嘉靖三十九年刻本[4]、明万历四十年刻本[5]、清四库全书写本[6]。在这5种版本中,《泊船瓜洲》诗文10次出现,后两句均为“春风自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