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还是“春风自绿江南岸”( 二 )


在《王荆文公诗笺注》或《王荆文公诗》系统中,《泊船瓜洲》也是出现两次,一是卷42《与宝觉宿龙华院三绝》第一首诗后面的注释中,其注曰:“公自注云,某旧有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自绿江南岸,明月何曾照我还。”该系统文献,笔者也检索到了5种版本,即元大德辛丑年刻本[7]、日本江户写本[8]、清乾隆五年清绮斋刻本[9]、日本天保七年刊本[10]、清四库全书写本[11]。在这5种版本中,《泊船瓜洲》诗文10次出现,后两句均为“春风自绿江南岸,明月何曾照我还。”请注意:这里是“何曾”,不是“何时”。
文献$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还是“春风自绿江南岸”
文章插图

在《容斋续笔》系统中,《泊船瓜洲》就出现了那则题为“诗词改字”的笔记中,其诗文为:“京口瓜洲一水间,锺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亦即现在通行的样态。笔者检索到了该文献的三种版本,即宋嘉定五年章贡郡斋刻本[12]、四部丛刊明刻本[13]和四库本[14],诗文无异。厉鹗(1692—1752)《宋诗纪事》[15]、俞樾《茶香室丛钞》[16]等文献都引用了“诗词改字”的故事,诗文与《容斋续笔》相同。
三大系统之外,笔者在古籍数据库中发现,吴锐辑编的《古今绝句》中收有“泊船瓜洲”,该文献宋刻本中后两句为“春风自绿江湖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湖”字被人用朱笔改为“南”[17]。另外,还有一些古籍文献引用了《泊船瓜洲》,比如宋代文献《锦绣万花谷》[18],王象之《舆地纪胜》[19]等。这些文献各个年代的版本,包括宋本,均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文献$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还是“春风自绿江南岸”
文章插图

综上所述,古籍诗选全部为“自绿”,笔记、类书等文献则为“又绿”。目前尚未发现证据证明吴小如的说法是错误的,但有证据证明朱东润、缪钺等人“《王荆文公诗笺注》张氏涉园影元本为‘又绿’”的说法不符合事实。
二、辨析
那么,“自绿”、“何曾”和“又绿”、“何时”,孰为正本呢?应该是前者。理由有三:一,王安石喜欢借鉴和用典,而“自”字多有典出。二,玩味诗意,“自绿”+“何曾”比“又绿”+“何时”的意蕴更丰富。三,诗选的文本比较可靠,《容斋续笔》“诗词改字”的故事不太可信。
关于用典,“自”在很多前人诗句中有精彩闪现。比如杜甫《蜀相》中有“映阶碧草自春色”之句,彦谦《春草》中有“春风自年年,吹遍天涯绿”之句,欧阳修《唐崇徽公主手痕和韩内翰》中有“岩花涧草自春秋”之句。“春风自绿江南岸”很可能就脱胎于“春风自年年,吹遍天涯绿”。此外,释道原(宋真宗年间人,生卒年不详)《景德传灯录》中多次出现“春来草自青”之句。北宋时期,参禅问道仍为风尚,《景德传灯录》流传很广。王安石与僧侣多有交往,于佛学亦颇有修养,“春风自绿江南岸”也可能化自“春来草自青”,之所以改“青”(平声)为“绿”(仄声),是格律的需要。
关于意蕴,吴小如分析认为:“这个‘自’是自然而然,甚至自管自的意思,作者本来认为春风明月都应是有情的,可它们偏偏无情,一到春天,和风自管自吹绿了江南的岸草,明月自管自照射出皎洁的光辉,就是不管诗人意欲重返政治舞台、盼归不得的愁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又绿’远不如‘自绿’耐人寻味。”金克木也认为“春风自绿江南岸,明月何曾照我还”更加可取,他在《一字之差》中说:“‘自’是本身,无关他人。‘何曾’的意思是未曾,不曾。我自独来独往,风月与我何干?一副孤傲倔强口气,活脱是北宋的王安石,一位‘拗相公’。‘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又’指不止一年,年复一年,年年如此。‘何时’的意思是无时,不知何时。‘春草年年绿’,‘归期未有期’。一副思乡情意,显然是身羁北国怀念江南的南宋人哀伤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