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长安重阳节最美登高处,李商隐杜牧都留下名篇,是什么地方?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朝·李商隐《乐游原》
这是李商隐的名诗,很多人都会背诵,很多人都会引用。因为那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打动了多少在落落晚霞,绚烂光辉里,徘徊的人们,由而从景色联想起人生,联想起转瞬即逝的时光。
可是很少有人研究,李商隐到底写的是什么地方,是北方的大草原,还是哪里的高原呢?他为什么会驱车而不是骑马去这美丽的地方?
文章插图
乐游原,在唐朝长安的东南的郊区,是渭水冲刷形成的一片开阔的高地,汉宣帝时代,这里风景秀丽,森林连片,温暖湿润,还有白鹿出没。汉宣帝和皇后出游,喜欢这个地方,命名为乐游苑。死后也埋在这里,称为杜陵。汉宣帝时代是西汉强大繁盛的时代,但随着王朝覆灭,这里也就西风古道,汉家陵阙了。南北朝时代,梁国曾经拥有这片土地,皇帝带着大臣来此,重阳节登高,此时已经叫作乐游原,因为汉朝的建筑多已经在岁月中消失,而大部分还原成原始的高地,这里有高地有流水,成为许多人春天三月三踏青,秋天九月九辞秋的去处。梁国国君带着臣子重阳节驾临,还是因为这里是他们的边塞要地,用以笼络和激励王侯官员。
那么到了唐朝,这里是太平公主的封地,她在这里营造了私人花园,亭台楼榭,之后分封在这里的王爷,又多有改造。但是唐朝的园林,除了少数最深入的庄园府邸,外人不能擅入,其实很多地方都是开放的,也就形成了长安市民绝好的郊游地方。
“唐长安中太平公主于原上置亭遊赏。其地最高,四望宽敞,每三月上巳、九月重阳,士女遊戏于此,祓禊登高,幄幕云布,车马填塞,骑罗耀日,馨香满路,朝士词人赋诗,翌日传于京师,故杜少陵有《乐遊原歌》”。宋朝王应麟《玉海》卷一七一。
《玉海》是一部较为可信的掌故书,记录了唐朝时的乐游原,在三月上巳和九月重阳节的热闹盛况,这里到处都是帐篷车马,一路花香,而许多高官雅士在此集会玩水登高赋诗,好诗第二天就流传回京城,杜甫的《乐遊原歌》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中作的。
不过杜甫那时是作为官员杨长史的陪客,是在早春时节陪游,所以这里不展开。
文章插图
回到李商隐的乐游原,他肯定是在重阳节左右去的乐游原。因为夏天的黄昏太阳也大,春看花,秋登高,而且这里太阳绚烂但是能够让他长久徘徊,只能是秋天。驱车登古原,为什么不是骑马,有几种可能,一是李商隐没有马,就像现代人家里没有汽车,或者有汽车,综合衡量一下,不划算,不如租车。二是当时长安繁华,有通往乐游原的车马,可以租。三是,有一起的朋友,坐车容量性大。四,重阳晚秋时节,如果你出门,可能要预备天气降温,马车比马更舒适。那么李商隐有车,登上了乐游原高地,停下的地方未必是热闹之地,但是有车,他可以在车里,也可以在车外,面对金灿灿的落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你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的内心抒发,但更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朋友也在赞美这漂亮的夕阳,心中有事的李商隐,是对朋友也是对美景的回应。
要知道李商隐的诗,多半是通过朋友和幕僚主动流传,最自然的流传方式,就是你写的时候,刚好我也在,而不是,写好了,拿着这样的诗求朋友推广。
- 张九龄#是什么缘由,让张九龄的《感遇》被编排为《唐诗三百首》的第一篇
- 夜雨寄北$李商隐最好懂的一首诗,却依旧留下了千年难解的谜题
- 天涯!李商隐一首经典五绝《天涯》,无一字不唯美,无一字不伤悲
- 离别@今天才知道,“人生何处不相逢”出自一首唐诗,还是著名诗人所写
- 董强|外国作家眼中的唐诗
- 文采飞扬#唐诗三百首中相对冷门的2首唐诗,文采飞扬感情真,惊艳千古
- 宣尼悲获麟|南朝以及初唐诗人作诗,经常犯这个毛病,大家要注意避免
- 孔子$南朝以及初唐诗人作诗,经常犯这个毛病,大家要注意避免
- 登高!《唐诗三百首》最落魄两首诗,皆杜甫晚年杰作,双双成为千古名篇!
- 杨广#李商隐一首诗,句句讽刺,读完令人知足,再也不敢瞎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