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第1064期
在施闰章《砚林拾遗》书中 , 虽没有涉及到古陶瓷砚方面的内容 , 但作为“文房四宝之乡”的宣城 , 与古陶瓷砚联系也很紧密 。 笔者在宣城老城区改造工地 , 曾采集到多件标本 。
文章图片
南朝黑釉辟雍砚标本
如上图 , 黑釉薄处乏青 , 残留八只兽足 。 藏友中有说是宣州窑 , 但我从标本的比对来看 , 应该是德清窑产品 。 辟雍砚流行南北朝乃至隋唐 。 辟雍原指西周天子所设的大学场所布局样式 , 中间稍稍隆起 , 四面圜如玉璧 。 辟雍砚的形状颇为相似 , 砚面向内沿周边凹下一圈 , 可储水;中间凸起的圆盘 , 供研墨、掭笔 。 这种古朴的陶瓷砚既利于书写 , 又反映了后代文人对早期文化的尊崇 。
此类四周圜如玉璧的辟雍砚 , 笔者还收藏到一件完整的陶制品 。
文章图片
魏晋时期璧水陶砚
此砚上下两面皆为辟雍式 , 砚堂为圆形璧状 , 周围水槽亦为圆形 , 仅上下内璧两砚堂大小不同 , 胎质细腻 , 平稳厚重 , 均可研墨实用 。 据 清 乾隆钦定《西清砚谱》查证 , 唐代之前古人用砚 , 以陶制砚居多 。 《钦定西清砚谱》一至六卷皆详载多个朝代的名陶砚 。 古陶砚因制作精细考究 , “性坚而不燥、润笔不损毫” , 下墨发墨俱佳 , 而长期受到文人墨客喜爱 。
笔者藏友董先生 , 在宣城老城区改造工地 , 还采集到多件唐宋石砚标本 。
文章图片
宣城城区工地出土唐宋古砚标本
上图中的中间一方为墨色光的唐代风子砚 , 不禁让人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笺麻素绢排数厢 , 宣州石砚墨色光 。 ”因诗中提及具墨色光的宣州石砚 , 在历史星空里似闪光一现 , 过后难觅踪迹 。 且遗憾诗中这唐代宣州石砚 , 史料寥寥 , 扑朔迷离 , 千百年来始终谜底难解 。 故此残砚标本是否属宣州石砚 , 尚无法确认 。
施闰章《砚林拾遗》书中着墨篇幅最多的是端砚 。 他亲自考察端砚石 , 书中实录自己的行踪 。 如:“顺治壬辰夏 , 以奉命使粤肇庆府 , 古端州也 。 所寓郭外天宁寺 , 咫尺端江 , 聚砚为市 。 ”“端溪在肇庆府城南 , 一名端江 。 临江一山半浸水中 , 凿石琢砚以穴深入水者为佳 , 其石有层次率尺许 , 为一层上肤下滓中为纯美 。 阬近江者 , 曰水岩 。 色润如肤 , 呵之成液 。 其次距水畧逺 , 曰朝天岩 。 石色稍燥 。 最逺者曰屏风背 , 燥逾甚 。 山之尾曰梅花阬 , 下矣 。 ”由此可知 , 清初时端砚石中当属水岩品质最佳 , 色润如肤 , 呵之成液 。
庆幸的是 , 施公的宣城老乡秦正野在肇庆府做学官 , 此行得赠水岩大石 。 《砚林拾遗》书载:“吾乡秦正野 , 尝署肇庆学博 , 藏大石 , 庙庑下发以赠余 。 有砚工李氏 , 跛一足 , 最名 。 谓之李拐老 , 使视之 , 以水拭石 , 惊曰:水岩也 。 ”“及得水岩大石 , 方直可尺余 , 琢砚二十片 。 又重购得二三石子 , 鸜鹆眼絶竒者 , 拊不离座客目爲砚滛 , 载归 。 ”
文章图片
明清古端砚
对施闰章公来说 , 真是不虚此行 。 得赠水岩名品大石 , 请名工李氏琢砚二十片 , 另购得绝奇鸜鹆眼(注:像八哥鸟类眼睛)子料二三块 。 其兴奋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
- 闰章$清初大诗人施闰章一首《山行》,同样写得很美,山野春景如诗如画
- 方面|读施闰章《砚林拾遗》新悟(上)
- 肇庆!2021广东旅游文化节在肇庆开幕 探索创新办节模式打造“嘉年华”式品牌
- 肇庆|职场诚信写照,如果你的鞋是漏的,那么带一把伞也没用
- 作品$肇庆画院美术展作品选
- 落花$清初大诗人施闰章一首《山行》,同样写得很美,山野春景如诗如画
- 春深|清初大诗人施闰章一首《山行》,同样写得很美,山野春景如诗如画
- 诗歌|论施闰章悼亡诗文
- 施闰章|他是清初画家,他的画不是写实,也不是抽象,而是“意象”
- |广州海关将83件走私文物移交肇庆一博物馆,为清末民初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