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前些年 , 追随古人风雅也寻访收藏了一些古砚 。 有品质尚好者如下图:
文章图片
清代龙纹随形子石端砚
此砚石质细腻润泽 , 石形独特 , 四周有大大小小多个不规则的天然鼓包 。 砚额雕刻凶猛龙首 , 周边刻云纹 , 龙身隐于云中 。 为端砚上三坑中的麻子坑 。 麻子坑下墨在上三坑中相对较慢 , 但发墨效果是非常好 , 且墨质细腻 。 可谓磨墨不滑 , 停墨良久 , 墨汁发光 , 如油如漆 , 明亮照人 。
又如下图:
文章图片
明清一品当朝罗纹绿歙砚
此砚仅砚堂与砚池间 , 刻仙鹤翱翔云中 , 与砚额淡刻祥云呼应 。 简洁而少纹饰 , 端庄秀雅 , 节奏灵动 , 气韵淳厚 。 磨感稳 , 下发墨好 。 鹤性清高 , 古代常用作一品官补子的图案 , 故用鹤以表一品 。 砚首等处因历经沧桑略有剥落 , 却真实地展现了它的历史厚重和沧桑美 。
再如下图:
文章图片
清代云蝠纹白端砚
砚底有铭款为“款花庐主人” , 传世品 , 使用痕迹自然 , 包浆厚重 。 型制饱满 , 构图古拙而富气势 , 琢刀犀利 , 一双蝙蝠腾云吐雾 , 栩栩如生 。 刻款书法非大家而不能为之 。 这方白端砚质地似雪若玉 , 又似凝结的油膏 , 白而温润 , 若以朱砂墨色泽相调 , 艳丽可人 。 在以紫色为主调的端砚家族中 , 当属别具一格 , 卓然不群 。
古端州以七星岩白端石琢制砚台始于宋代 。 白端之名首见于明代戏曲家、文房研究大家屠隆的《考磐余事》一书 , 书载:“朱砚:……或用白端亦可 。 ”明末及清代砚学家亦多有记述 。 如清乾隆时陈龄的《端石拟》:“七星岩:……产石名白端 , 色白如雪 , 作朱砚最佳 。 ”朱砚 , 是专门用于研磨朱砂等颜料彩墨的砚台 , 多取白石为之 , 以朱红等彩色易显也 。
“款花庐主人” , 是张若澄之号 , 安徽桐城人 , 字镜壑 。 清乾隆十年(1745年)进士 , 官至内阁侍读学士 。 张若澄同时也是清代颇有名气的书画家 , 能写墨花 , 工山水 , 善画梅 。 兼长翎毛 。 传世作品有《塞花二十四种图册》 , 纸本 , 墨笔 , 描绘塞外花卉二十四幅 , 细枝柔叶 , 别逞异姿 , 现藏故宫博物院;《山水图》等 。
这方白端砚何时流入宣城 , 已无法知晓 。 笔者当时收藏到这方砚时 , 网络还不发达 , 并不知道“款花庐主人”是谁 , 转让的藏友也不知道他的名头 , 否则可能没我能把玩的份了 。 现在想起来 , 始终感觉收藏就是件讲缘分的雅事 。
凝视这些端紫歙青的古砚 , 有的石质坚润 , 石色苍碧 , 扣之叮咚 , 望之玲珑;有的金晕凝辉 , 雀眼靓丽 , 纹理优美 , 神采天成 。 古砚石走出山野 , 邂逅宣城 。 静卧于施闰章等一批批文人雅士的桌案 , 在笔风墨雨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演绎过一折折的风雅传奇 , 至今仍然值得我们赏析和探寻 。
参考书目:
1.清?施闰章《砚林拾遗》;
2.清?乾隆钦定《西清砚谱》;
3.清?王士禛《池北偶谈》;
4.北宋?《梅尧臣诗集》;
5.北宋?米芾《砚史》;
- 闰章$清初大诗人施闰章一首《山行》,同样写得很美,山野春景如诗如画
- 方面|读施闰章《砚林拾遗》新悟(上)
- 肇庆!2021广东旅游文化节在肇庆开幕 探索创新办节模式打造“嘉年华”式品牌
- 肇庆|职场诚信写照,如果你的鞋是漏的,那么带一把伞也没用
- 作品$肇庆画院美术展作品选
- 落花$清初大诗人施闰章一首《山行》,同样写得很美,山野春景如诗如画
- 春深|清初大诗人施闰章一首《山行》,同样写得很美,山野春景如诗如画
- 诗歌|论施闰章悼亡诗文
- 施闰章|他是清初画家,他的画不是写实,也不是抽象,而是“意象”
- |广州海关将83件走私文物移交肇庆一博物馆,为清末民初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