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作@不借由文字 视觉如何叙事——见证一本夺得国际大奖的画册的诞生( 三 )


这几款纸张的最终敲定,也是无数次尝试的结果。今年4月,我去雅昌跟机印刷,一进丁乙楼,上海雅昌的华东区美术文博专项总监林总就抱来了厚厚的一沓白样。据不完全统计,这本书正式付印前打了不下十次白样。这堆像笔记本一样的白样看着似乎一模一样,却又各不同,封面就有白卡、灰卡、黑卡三种,内文纸有130g,120g,110g的……画册对于印刷的纸质有着极高的要求,尤其是冷老师的画作,大片大片的黑,黑色中的线条与层次,以及新作中的那些立体元素,不同纸张的印制效果可谓是千差万别。
画作@不借由文字 视觉如何叙事——见证一本夺得国际大奖的画册的诞生
文章插图
画作细节
当时看着这一堆白样时不禁感慨,艺术家和设计师都是极致苛求完美的人,事物的差别就在这小小的10g之差中。虽然每次测试重做白样对编辑来说都意味着将时间进度条再往后拉一节,意味着更多的不可控,但最终成品的差别就在这黑黑白白之中,在微薄的克重差别之中,最终读者拿到手里的一定是最舒适、最妥帖、最细腻的画册。
尾声
不借由文字,视觉如何叙事?
图像本身似乎就有叙事的力度,就像冷冰川画作中的琴都有着不同的形状,承载着不一样的情绪与故事。而设计,通过黑白的不同运用,纸张的过渡变化,以及一些小元素的搭配,都能赋予作品不同的节奏感和阅读空间,串联起各类图像,给读者带来新颖的阅读体验。
作为编辑,最幸运的应该是通过一本书能和不同的人产生联结,而最痛苦的地方在于,要不断从琐碎的杂事中抽离出来,从错字、字符、格式中抽身出来,以一个第三者的视角去阅读手里的小书。
【 画作@不借由文字 视觉如何叙事——见证一本夺得国际大奖的画册的诞生】每本书背后,编辑看到的可能是一个制作切面。作者、设计师、印制眼中肯定也有另外一些故事。经过无数认真对待它的人手,大家拿到手里感受到的,就是一本书的力量。(责编:孙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