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追寻江南诗性文化( 五 )


“有情也是帝王家”
紫禁城向来有“从大运河上漂来”之说 , 意思是没有大运河 , 就没有北京城 。 但运河本身只是古代交通工具 , 更重要的是要有东西可运 , 就此而言 , 紫禁城能建设起来 , 离不开作为江南中心城市和京杭大运河大码头的姑苏城 。 从以蒯祥为代表的香山匠人的宫廷建筑 , 到帝王贵妃们的日常生活器物 , 尽管表面上高高在上、高不可攀 , 但仔细追究 , 则多是苏州人、苏州文化和苏州美学的产物 。 此次“下江南”展览可视为“七下江南” , 直奔苏州而来 , 可以说有着深刻的历史因果关系 。 因此 , 当我们看这些精美展品时 , 脑子里不能只想着紫禁城 , 还应该把它们看作是苏州历史和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 。 也就是说 , 我们不仅看到的是帝王器物的精美绝伦 , 还应该看到当年苏州工匠们卓越的美学思想和工艺技术 。 与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前六次不同 , 此次还有一些展品 , 如《清人画弘历射狼图像轴》、“乾隆款玉雕鱼鳞柄金桃皮鞘霜明腰刀”、“金錾花云龙纹葫芦式执壶”、“紫檀木雕画框极乐世界佛屏”等 , 尽管和苏州没有直接联系 , 但把它们放到新时代的苏州 , 同样会有不同于故宫的气息和感知 , 这既是“七下江南”独有的 , 也值得今日观众仔细咀嚼 。
还有一个问题是该怎么看待这些宫廷艺术?诗人白居易曾写诗说“最是无情帝王家” , 充分揭露了古代宫廷生活中冷酷和残酷的一面 。 但实际上 , 由于君主是人 , 其统治集团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组成 , 因此也必然遵循“只有人 , 才审美”这个普遍原理 。 还可以说 , 由于宫廷中的矛盾和冲突更加酷烈 , 因此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 , 不但需要审美和艺术 , 而且这种需求也同样更加强烈和迫切 。 而各种宫廷艺术则使原本压抑、紧张的宫廷生活流露出轻松、愉快的另一面 , 因此也可以把以艺术为主题的宫廷生活 , 称为“有情也是帝王家” , 它们是在残酷的政治斗争环境中绽放的艺术和人性之花 。
由于有强大的经济后盾和良好的教育环境 , 宫廷艺术在很多情况下代表了一个时代最高的美学品位和技艺水平 , 并成为其他阶层艺术形式和审美趣味的典范 。 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 到李煜的词、宋徽宗的画、景德镇的瓷器 , 再到此次展陈 , 都可以看作是艺术与政治的完美结合 , 成为具有永恒魅力的经典艺术 。 因此 , 此次特展展示的宫廷艺术 , 在很多方面也把江南文化的美学精神发展到了极致 , 为我们深入了解江南文化、把握江南文化精髓、探讨江南文化传承创新提供了一把重要的钥匙 。
泰戈尔在《情人的礼物》中曾写道:“尽管帝国皇权已经化为齑粉 , 历史已经湮没无闻 , 而那白色的大理石却依然向满天的繁星叹息说:‘我记得’!”今天也可以说 , 虽然六下江南的古代帝王斯人已逝 , 但通过这些精美到极致的宫廷艺术珍品 , 我们发现历史不仅没有终结 , 相反还在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新的生命力 。 这也许就是“艺术使人类永恒”的道理所在吧 。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24日 13版)
【江南|追寻江南诗性文化】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