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山图册&齐白石《借山图册》、铜琵琶、唐琴“枯木龙吟”、梅兰芳戏衣……这个展览带你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百花园( 二 )


借山图册&齐白石《借山图册》、铜琵琶、唐琴“枯木龙吟”、梅兰芳戏衣……这个展览带你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百花园
文章插图

▲“韬藏而日章”——传统艺术收藏展展出的黄宾虹《山水纪游册》。
展厅二层则为“传统乐器”“”“传统戏曲”与“古籍文献”展区。乐器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品的重中之重,无论数量、品类,还是珍稀程度,在全国均首屈一指,一直在学界享有盛誉。此次展出的乐器是从其馆藏乐器中遴选出的精品,共约70多件,其中多件为存世孤品,部分品类或器型现已失传。例如这件陈列在玻璃柜里的铜琵琶,原为程砚秋旧藏,20世纪50年代入藏至中国艺术研究院,其外形与常见木质琵琶类似,但音质却大不相同。
【 借山图册&齐白石《借山图册》、铜琵琶、唐琴“枯木龙吟”、梅兰芳戏衣……这个展览带你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百花园】借山图册&齐白石《借山图册》、铜琵琶、唐琴“枯木龙吟”、梅兰芳戏衣……这个展览带你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百花园
文章插图

▲“韬藏而日章”——传统艺术收藏展传统乐器展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供图)
据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音像部主任邵晓洁介绍,铜琵琶只是偶见于古代边塞诗及相关叙述中,多用于表达豪迈、激越之情,实物则较为罕见。展览展出的乐器部分为名家旧藏或使用之物,如管平湖等古琴名家弹奏过的古琴;也有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音乐学家通过实地考察采集、四处奔走收集,甚至从废品站和炼钢炉前抢救保护得来之物,比如展厅入口展示的一面大铜鼓;还有的是学界对传统乐器与乐队研究探索过程中的产物,如改良乐器。这些乐器展现了中国悠久的音乐发展历史、深远的音乐文化传统和丰饶的传统音乐文化样态,也记录着老一辈音乐学家在中国音乐研究与发展历程中的探索与思考。
借山图册&齐白石《借山图册》、铜琵琶、唐琴“枯木龙吟”、梅兰芳戏衣……这个展览带你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百花园
文章插图

▲“韬藏而日章”——传统艺术收藏展展出的程砚秋藏铜琵琶。
借山图册&齐白石《借山图册》、铜琵琶、唐琴“枯木龙吟”、梅兰芳戏衣……这个展览带你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百花园
文章插图

▲“韬藏而日章”——传统艺术收藏展展出的铜鼓,为当时音乐家从废品站中抢救保护得来。
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馆藏古籍2万余种,其中不仅有传世孤本、抄本,还有大量珍贵善本,以传统音乐、传统戏曲为大宗,以傅惜华、盛家伦等名家专藏为重点。此次展览的“古籍文献”展区展出了40种古籍,上迄元代,明、清善本居多,内容涵盖文学、戏曲、音乐、美术、印谱、佛教经典等。其中14 种元、明善本已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曲谱》《承应戏殿本提纲》《耿藏剧丛》《昇平署彩绘戏剧脸谱》《程氏所藏清南府昇平署剧本》均为清宫南府珍品;《缀玉轩剧本汇存》为齐如山手抄、梅兰芳捐赠;7种明清时期印谱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名家手稿展示区,观众还可见到郭沫若、茅盾、郑振铎、叶恭绰、邓拓等文艺家的文章、诗稿以及梅兰芳、张庚、杨荫浏、王朝闻、陆梅林、黄翔鹏、傅惜华、李纯一等学者的创作原稿。冼星海在延安时创作的简谱版《黄河大合唱》和在莫斯科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总谱手稿全本则为首次展出,存放手稿的玻璃柜旁还陈列着冼星海弹奏过的小提琴与钢琴。音乐作品的原始手稿大多只有一部,而《黄河大合唱》却有两部。和后来五线谱版的“莫斯科版本”不同,冼星海1939年创作的延安手稿是简谱,一共68页,虽年代久远,字迹有些褪色,依然能看出冼星海谱写时的秀丽字迹,行间工整抄录着光未然的歌词。 手稿封面为黄色牛皮纸,冼星海在上面用红色铅笔写下大大的“黄河”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