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山图册&齐白石《借山图册》、铜琵琶、唐琴“枯木龙吟”、梅兰芳戏衣……这个展览带你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百花园( 三 )


借山图册&齐白石《借山图册》、铜琵琶、唐琴“枯木龙吟”、梅兰芳戏衣……这个展览带你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百花园
文章插图

▲“韬藏而日章”——传统艺术收藏展展出的冼星海在延安时创作的简谱版《黄河大合唱》和在莫斯科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总谱手稿全本、冼星海弹奏过的小提琴与钢琴。(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供图)
“传统戏曲”展区的陈列物更是丰富多样,从梅兰芳等名家穿过的戏衣、五彩斑斓的戏剧脸谱、谭鑫培等人录制的京剧唱片到清朝升平署的演员名册、清宫内务府发给戏剧名伶王凤卿的腰牌、各地方戏剧台子模型等,涉及到戏曲舞台艺术的多个细节展品串联起令人目不暇接的传统戏曲景观。馆藏戏曲古籍文献汇集众多文化名家所藏,既有刊印精美的珍贵刻本,也有直接反映舞台表演的特色抄本,还有数量可观的清宫演剧资料档案。馆藏戏衣品类丰富、工艺精湛,主要包括清代传统戏衣和梅兰芳戏衣。“你仔细看,这件戏衣上的花纹每一处都是不一样的。” 邵晓洁指着一件梅兰芳戏衣说道,这件粉色绣团花女帔飘逸精美,衣服上手工缝制的花朵样图案各不相同,为梅兰芳演出《黛玉葬花》时的林黛玉戏衣。
借山图册&齐白石《借山图册》、铜琵琶、唐琴“枯木龙吟”、梅兰芳戏衣……这个展览带你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百花园
文章插图

▲“韬藏而日章”——传统艺术收藏展传统戏曲展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供图)
在展览开幕式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韩子勇回顾了中国艺术研究院自建院之初已形成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资料建设与学术研究并重的学术传统,认为“这个学术传统一直延续着、传承者。她就像艺术研究院的血脉,更像是艺术研究院的根与魂。”他指出中国艺术研究院应该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但要守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更要深度挖掘它们的学术价值,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传承其器,赓续其魂。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艺术与文献馆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田青先生也谈到:“中国艺术研究院有两个宝贝,其一是人,就是前辈先贤,其二是物,就是这些丰富、珍贵的资料和藏品。”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前辈先贤不但用他们的思想照亮着我们,而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宝贝。如果没有我们的这些老前辈,他们的慧眼,他们的忠贞,他们的胆量,他们的学问,他们的视野,这些珍贵资料早就灰飞烟灭。”
此外,“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珍品图录丛刊”是2019年艺术与文献馆策划启动的馆藏珍品整理系列出版项目。2020年,“丛刊”首卷《智化寺京音乐》隆重出版,获得学界的一致好评。值此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70周年之际,艺术与文献馆精心策划古琴、戏衣、陈旸《乐书》以及中国早期女明星影像四个选题,对相关资料进行全面整理,以图录和影印的形式予以出版。这几项选题涵盖特藏实物、古籍文献、历史图片三种馆藏品载体,涉及传统音乐、传统戏曲、电影电视三个艺术门类,从多个角度展现出中国艺术研究院丰厚的资源积淀和学术收藏。此次收录出版的均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多为首次面世,不仅有助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艺术科研、艺术教育、艺术创作、非遗保护和文化智库建设,还将惠及学界。

作者:驻京采访人员 彭丹
图片:除标注外均彭丹/摄
编辑:陆正明
责任编辑:江胜信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