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砚|他们潜入柳江40多米,找到了遗失千年的珍宝……


公元815年盛夏 , 一代文豪柳宗元在柳江之畔偶得珍宝 , 凿石制砚 , 缔造了一段关于友谊的千古佳话 。
如今 , 人们沿着他的足迹上山下水不断追寻 , 当年名噪一时的奇珍能否穿越千年重现人间呢?

2013年 , 为了寻求一方可复原千年柳砚工艺的石料 , 柳州博物馆组建了一个工作队 , 在柳江寻找叠石 。
这是韦乐意第一次潜入柳江江底 , 他紧张中带有几分兴奋 。 江水之下真的藏着优质石料吗?
柳砚|他们潜入柳江40多米,找到了遗失千年的珍宝……
本文图片

韦乐意带着工具再次潜入江底 , 选中一块水下叠石并系好 , 然后将其与山体分离 。 20分钟后 , 他带着第一块叠石浮出水面 。 这块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石料是否适合制砚呢?

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说:“砚者研也 , 可研墨使和濡也” 。 简单来说 , 砚台是将墨条研磨成墨汁的器物 。 制砚首先需要将石料切割成形 , 打磨成坯 , 之后的工序就是图稿设计 , 好的作品在动刀之前都有一个漫长的酝酿期 , 接下来的一凿一铲 , 看似平凡无奇 , 实则暗藏无数功力 。
砚雕好以后 , 经过磨墨、吸水、损毫等试验 , 柳州博物馆确认这就是他们一直苦苦寻觅的制砚石料 。 随后 , 柳州博物馆派人摸清了江底石料的产量 , 并复制出一批龙壁柳砚 。

2014年大年初一 , 柳州博物馆推出《龙壁柳砚精品展》 , 这是人们第一次如此真切地领略千年柳砚的风姿卓韵 。
柳州博物馆馆长 程州:柳砚它是纯黑色的 , 所以民间叫它乌金 , 我们做的是以方砚为见长 , 摸起来的手感有温润如玉的感觉 , 同时在这种温润如玉的前提下 , 它的发墨性还特别好 , 这就极其难得了 。

这方《罗池夜月》砚就是典型的方形砚 , 它外形方厚、色泽明亮 。 砚台正面巧妙利用柳州古八景之一的“罗池”为砚池 。 皓月当空 , 亭台、廊桥、柳阴与阔水一一入景 , 意境悠远 。
柳砚|他们潜入柳江40多米,找到了遗失千年的珍宝……
本文图片

四个侧面分别刻有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释放奴隶、兴办学堂、种柑植柳、凿井取水4件利国惠民之事 , 砚的背面则镌刻着《荔子碑》全文 , 整方砚既体现了柳州历史 , 又融合了柳宗元文化 。

这次专题展推出后 , 柳砚享誉八桂 , 但孙祖毅并不满足于此 。 他心底一直有个疑问 , 如果让柳砚和同样发源于唐代的四大名砚来个“友谊赛” , 会是怎样的结果呢?带着这个想法 , 2014年5月孙祖毅带着《罗池夜月》砚参加了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
柳砚|他们潜入柳江40多米,找到了遗失千年的珍宝……
本文图片

因为选材优良、构思精妙 , 《罗池夜月》砚从500多件雕刻类作品中脱颖而出 , 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 意外之喜让孙祖毅信心倍增 , 后来发生的另一件事同样令人振奋 。
2015年 , 中国国家画院画家申少君来到柳州 , 孙祖毅拿出三方砚台请他品鉴 。
柳州博物馆信息产业办主任 孙祖毅:实际上就一块柳砚 , 一块端砚 , 一块歙砚 , 端砚歙砚都是我们在市面上买的 , 然后给他磨 , 然后他看看 , 磨一下 , 掭掭笔 , 然后他说这块砚比较好一点 , 实际上他选中那块就是我们的柳砚 。

此后 , 柳州博物馆加大了龙壁柳砚的开发力度 。 现代制作的柳砚既不固守实用之形 , 又着力于浓缩中华文化意蕴 , 并万千风物景象于尺寸之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