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东西问·考古文旅 | 齐东方:如何从丝绸之路考古发现来理解中西文化的互动与选择?( 三 )
在我看来,考古学是中国文科学术界一门发展得不错的学科,首先,建立起了现代考古学的编年;其次,这是中国考古发现的黄金时代,发现了许多重要的文物;第三,考古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支撑更多的考古发现。
尤其中国考古发现的外来文物,许多都是举世无双,且至少具备五个特点:有准确的出土地点;经过科学发掘获得;器物制作年代下限明确(有墓志伴出);同其他器物有组合关系;器物保存完好。这在地中海地区、西亚、中亚等地是少见的。
文章插图
出水于南澳一号沉船遗址的凝结物。中新社发 杜建坡 摄
文章插图
2017年5月18日,海南省博物馆,模拟“华光礁1号”沉船遗迹水下考古现场。中新社采访人员 骆云飞 摄
可以说,中国几代考古人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中国距世界先进的考古学理论还存在差距。中国的学者熟悉历史文献,对文物的解读有自己的长处,但未来还需进一步从两方面去努力:一是打开眼界,对外开放,二是突破语言关。
首先,打开眼界、开放治学是最重要的。比如说,夏鼐先生(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是当时这方面最厉害的学者,这与夏先生的教育背景有关系,他在1939年获得英国伦敦大学埃及考古学博士学位,可以接触到大量外文书籍。我也是通过夏鼐先生才知道马尔沙克的《粟特银器》一书,据此才发现一些之前不能确定来源的出土文物。其次,一些史料原著、思想观点需要读懂原文去理解。例如不掌握波斯语会对丝绸之路的研究造成很大障碍,有时只会一门外语还不够,需要学习多门外语。我相信未来考古人能做得更好。
最后,我想强调,海上丝路、沉船考古可能成为未来重大的考古发现和重要的学术增长点。根据东印度公司17、18世纪的航海记录,那时每次航行平均有20%到30%的人死亡,沉船率为10%。现在全世界三个国家有专门用于考古的打捞船:法国、韩国和中国。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水下考古船名为“中国考古01号”。我认为,水下考古在以后一定非常重要,大家可以持续关注。(完)
受访者简介:
文章插图
齐东方。本人供图
齐东方,1956年生于辽宁昌图,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唐时期的考古、历史、文物、美术的教学与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唐代金银器研究》等,发表各种论著百余篇,主要包括吐谷浑余部历史的研究、三国至隋唐时期墓葬制度的研究、中国古代金银器研究、古代马具的研究、古代玻璃器研究、丝绸之路考古研究。曾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奖励。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重大课题“汉唐陵墓制度研究”“边疆考古研究”“古代中外关系史:新史料的调查、整理与研究”等。
- 季贞一#才女相中一男子,写下情诗:何须问短长,尺寸自思量,后两句绝了
- 物品@这三种东西不能捡回家,老祖宗的劝告有道理吗?是哪三种东西?
- 双溪|楼头欲问清溪,寒深何处双龙现?原创诗词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 英国|摘菜能赚55万?发达国家面临棘手问题,开始向全球撒钱抢人
- 三星堆文明!《山海经》答问系列读懂三星堆文明,必须要理解《山海经》的历史价值!
- 求职|面试官“还有要问的吗”,求职者“公司饭堂怎么样”,马上被排除
- 息烽县@「公安心向党护航新征程」贵阳市公安局文艺小分队到息烽县局交警大队慰问演出
- 求职|面试时,人事部门问应聘者:你理想薪酬水平是多少?求职者要注意
- 打仗#大器晚成的边塞诗人其实并不会打仗还对昔日好友落难不闻不问!
- 防控|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 压紧压实疫情防控责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