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在某种程度上被看作是男子的象征 , 有胡子的人总是让人感觉充满了男子气概 , 因此总会让人给留胡子的人留下一些惯性的思想 , 比如:只有高大威猛的男士才会留胡子 , 或是留胡子的男人一定都很man , 显然这些想法都过于绝对 。
而且不仅我国 , 国外诸多国家也都有男子留胡子的传统 , 这些胡子的样式都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在很多的文学或是影视作品中 , 总会用胡须来象征充满男子气概的人 , 但又不是每个男子都会留胡子 。 那么男子究竟为何要留胡子 , 胡须究竟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讲究 , 这些问题都给人们留下了很大的困惑 。 而关于留胡须的文化、留胡须上的目的在历史上也产生了很多争议 , 也留下了许多的误解 , 今天就让我们一一揭开这些误会 。
本文图片
古人留胡须与身份地位真的有关系吗?
在众多的古装影视剧作品中 , 经常都会看到很多位高权重或是颇有声望的男士留着胡须 , 因而很多人都会将留胡子与身份的卑贱相联系 , 很多人会猜想是否只有身份高贵的人才能留胡子 。 除此以外还有人发出疑问 , 是否古代男子都必须留胡子 , 甚至也有不少的专家学者确是这样认为 , 但根据对历史的考察以及对各朝代出土文物的研究来看 , 却并非如此 。
并不是名臣大官才会留胡子 , 而且还恰恰相反 , 经过研究发现在历史上有很大一部分留胡须的人反而都是身份比较低下的人 。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留不留胡子其实与身份地位没有实际的联系 。 具体还可以根据历朝历代遗留的文物上来进行研究 , 加以证明 。
本文图片
在出土的众多文物中 , 可以发现早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了男子蓄胡须的现象 。 从故宫保存的雕玉人头 , 湖南出土的铜顶人头以及河南的陶制奴隶俑来看 , 殷商时期的男子留胡子还并没有讲究什么规矩 。 以这些文物来看 , 有些统治者有可能下巴空空 , 也有可能留着大把胡子 。
统治者位居权利的顶峰 , 既然统治者也并非都留胡子 , 自然也就不能绝对的说胡须与权力地位有何关联 。 再从安阳出土的两个白玉时刻中也可以看出当时是否留胡子与个人身份地位的关系不大 , 从这两个石刻的神态穿着来看 , 可以看得出这是两个社会地位截然不同的人 , 显然穿着华丽的是当时的贵族 , 而另一个衣衫褴褛的则是奴隶 , 正是这样的两个形象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 即下巴都是光的 。
本文图片
倘若真如部分人所说 , 胡须与人的身份地位存在一定的关联的话 , 这一发现岂不是打脸 。 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至少在商代时期 , 留不留胡子与身份地位是并无关联的 。
而再到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则又有更加鲜明的例子来加以证明这一观点 。 在山西侯马出土的两个人形陶范 , 以及河南信阳出土的彩绘漆瑟中的人物形象中都可以看出这些人的身份地位显赫 , 但也并未见其留胡须 。 所以可以进一步推出留不留胡子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身份地位 。
而在长沙出土的大量战国时期的木俑来看 , 这些木俑年龄大约都在二十岁上下 , 都或多或少有些许胡须 , 有的在下巴下留了一撮 , 有的则是微微上翘的样式 , 也有的并没有留胡须的痕迹 。 这又进一步推翻了只有年纪大 , 德高望重的人才留胡子的论断 。 且这一形象在当地发现得颇多 , 不下百十种 , 所以可以得知当时在某一地区有这种留胡子的社会风气 , 至于是哪一个时期 , 而什么时候这种风气又渐渐消失了就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古诗词#关于王昭君的古诗词集锦
- 乐陵$山东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乐陵这些地方入选
- 古琴|新展预告|年度大展,走进古琴的文化空间
- 汉魏洛阳城!汉魏洛阳城考古取得新发现:确认宫城显阳殿、显阳殿宫院、永巷等遗址位置
- 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举行“古籍里的春联” 发布暨春联书写活动
- 文物|上博虎年迎春展,呈现中日文物中的虎文化
- 锦鲤抄#初中生最爱听的3首“古风歌曲”,特别最后一个,堪称学渣“福音”
- 老城镇@德州入选21处!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