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有哪些要点与难点?( 二 )


根据一般的调查 , 中学生 , 尤其是男生 , 不会很喜欢《红楼梦》 , 他们很可能读了几章 , 就索然无味 , 读不下去了 。 《红楼梦》的欣赏需要比较宁静的心境 , 以及较高的审美品位 。 而现在的多数中学生习惯于读诸如玄幻、穿越、魔幻游戏等流行读物 , 阅读心态浮躁 , 他们接触《红楼梦》这种偏于写日常生活和人情世故的细腻的作品 , 可能不习惯 。 整个单元教学设计 , 应当充分考虑这种情况 , 把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 改变和提升学生阅读品位 , 作为实施的前提与目标 。
可以在布置阅读之前 , 用专门一节课来做引发兴趣这项工作 。 对于单元导语第一段提示的关于《红楼梦》是古代文学的“艺术高峰”和古代社会文化的“百科全书”这两点 , 应当先有交代 , 让学生一开始就对这部经典有一种尊崇和敬畏之心 , 知道虽然不好读 , 或者不习惯读 , 但在自己的人生中总得“过一遍” 。 要想办法调整好学生的“阅读姿态” , 使学生的心境宁静一点 , 即使一时不太喜欢 , 也坚持读下去 , 慢慢进入状态 , 改变粗糙的阅读“口味” , 尝试体味真正代表古代文化精华的经典之美 。
章回体小说怎么教?
有一个问题也是需要讨论的 , 即如何通过《红楼梦》的通读 , 掌握阅读长篇小说特别是章回小说的一般读法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设置意图和教学目标 , 也有这样的说明:要求通过整本书阅读 , 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 了解掌握阅读同类书的方法 。
必修上册的《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 , 教学目标就定在通过这本书的阅读 , 了解社会科学论著阅读的一般方法 。 那么《红楼梦》这个单元是否也要举一反三 , 通过《红楼梦》的阅读 , 让学生掌握古代章回小说的一般读法呢?可能有些老师在引导阅读之前 , 会花较多时间讲解章回小说的知识 。 这是否合适?我看不宜简单理解套用 , 仍然需要斟酌 。
《红楼梦》虽然属于章回小说 , 也带有一些章回小说的特点 , 比如采用分章回叙事 , 回目用对仗工整的联句 , 等等 , 但并没有像许多章回小说那样“讲史” , 它的内容主要是虚构的 , 描写很“生活化” , 对社会生活进行了全景塑造 。 小说的情节多写情爱、宴饮、看戏、作诗、死亡等 , 少了古代章回小说的传奇性、惊险性情节描写 , 从而显得平淡 。 《红楼梦》只能说是“非典型”的章回小说 , 在整个古代章回小说中显得非常“个别” , 其思想艺术水平远高于其他古代小说 。
因此 ,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章回小说角度了解《红楼梦》的形式 , 但这不是重点 , 也不宜把掌握“阅读章回小说”的方法作为教学目标 。 目标应当更加具体一点 , 就是要求通读《红楼梦》 , 对这部大书的内容和艺术特点有基本的了解 。
如何用好“阅读指导”?
教材设置《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单元 , 除了单元导语 , 在“阅读指导”中也有关于学习和教学的要点提示 。 这些要求是给学生写的 , 主要供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参考 。 但老师们备课时应当认真消化体会 , 看哪些可以转为教学的设计 , 哪些只是阅读提示 , 不一定作为教学要点 。 教材提议阅读《红楼梦》 , 应把握六个方面:把握前面五回的纲领作用 , 抓住情节主线 , 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 , 品味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 , 了解社会关系与生活习俗 , 以及鉴赏语言 。
如何应对这六个方面的要求?一个办法是在布置阅读时 , 用作品示例分析 , 对《红楼梦》阅读重点略加提示 , 让学生了解这是他们进入《红楼梦》艺术世界可能选择的六个通道 , 或者是阅读过程中应当有所关注的六个方面 。 这种预先的提示最好点到即止 , 不是非得完成的题目 , 而只是阅读欣赏的几个方面 。 在中期检查交流时 , 则可以深入一点 , 让学生逐步学会如何从这六个方面去鉴赏《红楼梦》 , 获取阅读中“发现”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