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猪龙!从涿鹿之战,到燕赵并立,河北一步步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孕育(11)


“板瓦、筒瓦铺在城垣内侧台阶面上,雨水顺着瓦面汇入陶制排水槽,再下泄到城墙脚下0.6米—1米宽的鹅卵石散水面上排走。”河北博物院讲解员用激光笔辅助讲解排水“路线”。
就这样,铺瓦、排水槽、散水面组成一个城墙排水系统,大大减少了雨水的侵蚀破坏。
这座城的大规模建设,始于赵国迁都。
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邯郸,大兴土木,在此建立王城。至公元前229年秦军攻陷邯郸,这座城市作为赵都的历史共计158年。
赵王城遗址,位于邯郸市西南,是赵都宫城,也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战国时期古城址,属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勘探发现,邯郸赵王故城总面积1887.9万平方米,其中王城面积512万平方米,由东城、西城、北城三个小城呈“品”字形排布。
今天来看,这座城无论建筑规模还是形制,比燕国燕下都、齐国临淄城都更大、更完整。
邯郸——为什么赵国最终把政治中心选在了这里呢?
“邯郸是最佳选择。”邯郸市博物馆原馆长、研究馆员郝良真解释,“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赵国正式加入诸侯间逐鹿中原的战争,所以要选一个靠近中原、有经济基础、军事地理位置优越的城市,邯郸三个条件都满足。”
实地踏访,从赵王城沿省道315一路向西南,进入邯郸峰峰矿区石鼓山中,在滏阳河畔,有一条向西能通往山西上党(今长治)的滏口古道。
这里也是太行山的一个“豁口”,太行八陉第四陉——滏口陉,也是八陉中河北最南的一陉。
滏口陉山高岭深,形势险峻。一座廊桥横跨在滏口河上,河岸的山坡上耸立着一座古塔,塔下是“响堂山石窟博物馆”。
地图上,从这里往赵王城遗址拉一条直线,距离只有26公里。
赵国控制区内,太行山东麓的南北大道上不止邯郸一座城,最终选在这里,与滏口陉的存在关系密切。
“邯郸自古是‘四战之地’。尤其是太行山东麓的南北大道与山西上党东出太行的滏口陉的交汇处,形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北通燕、涿,南有郑、卫,靠近中原,又临近齐、魏,是赵国进取中原、争衡天下的理想出发地。”郝良真说。
而且,邯郸具备了成为都城的经济基础。
这里南临漳河,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商业发达。早在春秋后期就是晋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农业产区和手工业、商业城市。
大约在公元前275年前后,经过赵武灵王等几代君王的开疆拓土,赵国的疆域比定都邯郸时扩大了三倍,进入全盛。
向北,到达今内蒙古南部,向西,到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向东到达山东省西部,向南,到达河南省北部,河北境内完全占据燕南长城以南。
司马迁在分析燕赵风气时曾说:代地靠近胡人,经常受到侵扰,师旅屡兴,所以那里的人民矜持、慷慨、嫉妒、好气、任侠为奸,有“赵之风”;中山“地薄人众……民俗懁急,仰机利而食。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燕地距离内地遥远,“人民希,数被寇,大与赵、代俗相类”。
这表明,从战国至秦汉,燕、赵之风已相融合,并已形成一个具有自身特点的文化区域。
自此,燕赵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文系统正式形成。
采访/河北日报采访人员 李冬云 朱艳冰 执笔/河北日报采访人员 李冬云
【 玉猪龙!从涿鹿之战,到燕赵并立,河北一步步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