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亮|人物|熊亮:画画、写故事、打拳,这些都很好玩儿( 二 )


在快三十岁的时候 , 我感觉自己这样太辛苦了 , 那个时候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头脑中出现的都是西方形象 。 比如02年的时候 , 我在《散文》上有一个希腊神话的连载 , 连载结束之后他们想让我再做一个中国神话的连载 , 但是我只发表了一篇 , 因为我没法找到中间的衔接点 。
快三十岁的时候 , 我想为什么不去学中国文化呢 , 所以我决定回溯一下 。 我的第一个选择就是《小石狮》 , 并且选择了童书的形式 , 从前几天还在做非常暗黑和成人化的作品忽然转到了儿童领域 。
之前有位老师知道我是《小石狮》的作者后 , 说:“原来他还活着 。 ”因为他以为这是一个古老的、传承了很久的故事 , 其实是一个文化漂流在外的年轻人 , 有一天想要回头看看身边的城镇、文化 。 那之后我对做中国类的书有了一定的兴趣 , 做了一些作品 , 比如《年》《梅雨怪》《兔儿爷》等等 , 这些作品都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主旨——回归 。
在做《小石狮》的时候感觉到 , 顺着孩子的思维构建绘本 , 就像是用图像写诗歌 , 图与图之间的关系、节奏、变化很有结构感 。 我发现做图画书比只是给文字配图有趣 , 让我更有创作欲望 , 而且很有趣 。
总的来说就是 , 回归传统文化 , 回归自己熟悉的文化 , 然后是图像结构、喜剧效果 , 让我喜欢上了做绘本 。
熊亮|人物|熊亮:画画、写故事、打拳,这些都很好玩儿
本文图片

vol.4
从诗歌的写作方式中找到绘本的创作方式
熊亮:我之前是写散文的 , 02、03年的时候改写诗歌 , 那个时候我喜欢诗人有伊丽莎白·毕肖普、安妮·塞克斯顿、罗姆等 。 写诗歌遇到了一些困难 , 因为我有散文写作逻辑 , 而诗歌需要另外一种逻辑 。
但是我阅读了很多诗歌 , 至少成为了一名诗歌阅读者 。 写《小石狮》之前我做过一些训练 , 比如读伊丽莎白·毕肖普的诗歌 , 我发现她在诗里不会讲目的是什么 , 她的诗歌每一个段落都有一个逻辑 。 我在做绘本的时候也是这样去思考 , 抓住图像的内在逻辑 。
我做绘本有一个刻意为之的地方 , 就是尽量不用隐喻 , 因为我觉得隐喻比较偏西方 。 我在写故事的时候会把自己当做观众 , 如果这个故事无法取悦我 , 那它是不能通过的 , 一定要让我自己觉得有意思 , 并且越想越觉得有趣 , 越想越觉得巧妙、回味无穷 , 这个时候我才会去画它 。
熊亮|人物|熊亮:画画、写故事、打拳,这些都很好玩儿
本文图片

▲ 作画中的熊亮 , 静止般专注
vol.5
创意充满不确定性
熊亮:每个创意都来得没有戏剧性 , 比如低头系个鞋带 , 在咖啡馆坐着 , 或者在某一个周末打开电脑 , 创意就来了 。 脑袋里冒出一个词或一句话 , 然后画面就出现了 , 并且是画面和结构同时出现 。 但是这也是基于基本功 , 有了基本功之后我才有可能在头脑特别灵活的时候 , 突然得到一个有趣的概念 , 把它抓住并变成了一个故事 。 所以基本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 。
前两年因为创意不如以前 , 所以我停止了做绘本 。 我觉得新手在创意方面才是无敌的 , 在一个不了解规则、没有接触业界的状态中创作才是最好的 。 前两年我稍微停了一下 , 是因为我感觉到我有一点追随外界 。 停下来之后开始写小说 , 写文字和做绘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 写文字是以文字为核心 , 做绘本是以结构为核心 。 远离之前的创作形式一两年之后 , 发现未来是我的一个创作期 。 现在我清清楚楚地知道什么是我要的类型 , 其实世界上只有一种类型 , 就是“你的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