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招山|江南物语|探寻南宋文化重镇明招山( 三 )


淳熙元年正月至淳熙三年(1176)十一月 , 吕祖谦常居明招山 , 期间虽有不少学子前来问学 , 但他以治学著述为主 , 先后著有《古周易》《左氏博议》《大事记》《东莱书说》等书 , 以及《左氏传说》《历代制度详说》《少仪外传》《吕氏家塾读诗记》和《东莱集》的部分篇章 。 淳熙三年(1176)十一月 , 除秘书省秘书郎 , 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 赴临安任职 。 至此 , 吕祖谦在明招山的学术活动降下帷幕 。
淳熙八年(1181)七月二十九 , 吕祖谦终于正寝 , 享年四十有五 。 十一月三日 , 葬于明招山 。
明招山 , 是吕祖谦生前学术生成和传播之地 , 是吕祖谦死后安身长眠之所 。 吕祖谦因明招山而显 , 明招山因吕祖谦而名 。
“岁时来上塚 , 车马隘阡陌 。 念昔事先生 , 同门至千百 。 ”这是吕祖谦的得意门生巩丰在《咏玩珠亭》一诗中 , 描述吕祖谦去世后同门每年上明招山祭先生墓的情景 。 史书把师从吕祖谦于明招山的众学子统称为“明招学者” , 据载人数达千余人 , 其中及门高弟80余人 , 成高官者30多人 。 明招学者们继承弘扬先师吕祖谦的明招学术思想 , 并将薪火代代传递 , 对浙东学术的发端乃至形成 , 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对此 , 浙东学派巨子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丽泽诸儒学案》中曾作如此评述:“明招学者 , 自成公下世 , 忠公继之 , 由是递传不替 , 其与岳麓之泽 , 并称克世 。 长沙之陷 , 岳麓诸生荷戈登陴 , 死者十九 , ……而明招诸生 , 历元至明未绝 , 四百年文献之所寄也 。 ”
明招山|江南物语|探寻南宋文化重镇明招山
本文图片

明招讲院庭院 。
从明招讲院花园西门出来 , 行走在山间林荫小道上 , 阳光从枝叶缝隙中投射下来 , 洒落一地的斑斓 。 踩着厚厚的枯叶 , 脚下窸窣作响 , 似有一种踩踏在南宋文人履痕上的感觉 。 松枝摇曳 , 松涛声起 , 仿佛听到吕祖谦与众弟子在松荫追逐嬉戏的欢笑声 , 又仿佛看到朦胧月色下 , 吕祖谦用手扫去一方落叶 , 与门生叶适席地而坐促膝交谈的情景:“昔从东莱吕太史 , 秋夜共住明招山 。 正见谷中孤月出 , 倒影挼碎长林间 。 凭师记此无尽意 , 满扫一方相并闲 。 ”(叶适《题月谷》)
从山上走下来时 , 我忽然觉得 , 明招山的一草一木 , 都在散发着南宋文化的芬芳 , 而明招讲院的粉墙黛瓦之间 , 则流动着宋时风雅的韵律 。
作者简介:沈志权 , 教授 , 发表或出版小说、散文、文论、专著200余万字 , 现居杭州 。
【明招山|江南物语|探寻南宋文化重镇明招山】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 , 未经许可 , 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 , 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