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落#大河之北·河北人文地理解读|戏曲篇(上):古韵新腔( 九 )


民国初年,京剧评论家方宾曾称:尚小云嗓音刚而圆,炼而亮,似钢之音而浑厚,似石之音而较高亢,盖庄重贞烈静雅大方之音也。其唱功不取巧、无花腔。念白字斟句酌,吐字似有千钧之重,而仍不失自然之韵。
“尚先生的武戏也极有特色,大开大合,激越奔放。”周哲辉说,比如《御碑亭》中的“尚氏三滑步”、《失子惊疯》中的疯步和水袖表演。正是因为有过武生学习的经历,尚小云又善于向武生宗师杨小楼等前辈学习,开创了“文戏武唱”的尚派艺术风格。
尚小云学戏,用功至勤,少年成名。
1914年,14岁的尚小云与荀慧生、赵桐珊(芙蓉草)被誉为“正乐三杰”,与后三鼎甲之一的前辈、74岁的孙菊仙同台合作,留下一段梨园佳话。当年秋天,在北京《国华报》的童伶评选中,尚小云中选“童伶博士”之首,又称“第一童伶”。1917年,北京《顺天时报》评选京剧新秀,尚小云当选“童伶大王”。尚小云厚积薄发,在表演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位列四大名旦。
除了极高的表演水准,尚小云对京剧艺术的传承也贡献很大。
1937年,尚小云自费创办戏校荣春社,培养了大批京剧教演人才。
“尚先生创办荣春社12年,培养了荣、春和长、喜两科学生。尚先生除亲自教学,还聘请了京剧界不少名伶前往任教。”周哲辉介绍,这10年,学生们吃住均免费,尚小云为此卖掉北京7所房子和汽车,倾尽全力培养戏曲人才。
荣春社的学生在全国京剧界开枝散叶,教授的弟子一代代传承。“比如张荣培后来拜师奚啸伯,精心传授奚派艺术,他培养的张建国如今担任国家京剧院二团团长、张军强如今担任重庆市京剧团团长、王小婵任湖北京剧院主演。”周哲辉说,尚小云的孩子也大多从事了戏曲工作,长子尚长春工武生,次子尚长麟工旦角,三子尚长荣工花脸,各有艺术成就。
“徽班进京以后,京剧剧种逐渐形成,毗邻北京的戏曲大省河北境内,各剧种之间的交流也更加多起来。相对华北其他各省,产生的戏曲名角也就相对较多。”贾吉庆说。
这种交流,也包括在行当、剧目等领域愈发博采众长。
这就不得不提及另一位河北籍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
荀慧生生于阜城,幼年学习河北梆子,直到16岁才改学京剧,这一经历,也使他的表演艺术吸取昆、梆等曲调旋律和特色。比如唱腔上他把握人物感情和心境,腔随情动;表演上,他主张演人物不演行当;他的念白柔和,以细腻动人著称。
“荀慧生曾担任过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对河北梆子旦角艺术的发展有很大贡献。”贾吉庆说。
2021年7月6日,石家庄市大郭村。
著名河北梆子表演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梆子传承人齐花坦回忆起老师荀慧生说:“就一个指人的动作,老师就能做出不同人物在不同场景下的多种形态。”齐花坦回忆,荀慧生的表演更加细腻,他曾经反复教导齐花坦要多读书,去揣摩人物,“老师曾说,不读《红楼梦》,你怎么演《红楼梦》?要认真揣摩所演人物的情绪,表演才能打动人心。”
两位河北籍名旦对戏曲艺术的另一个贡献,在于对剧目的传承和创新。
1927年,《顺天时报》举办的“五大名伶新剧夺魁评选”,参选的5人分别是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徐碧云,以及他们的几部新剧目,尚小云的《摩登咖女》夺得冠军,荀慧生的《丹青引》获得第五。
值得一提的是,《摩登咖女》《丹青引》都是由两位主演参与创作的剧目。
荀慧生曾将河北梆子剧目改编为京剧,比如《花田错》《元宵迷》《金玉奴》等,他根据河北梆子《三疑记》翻改成新剧《香罗带》,改编后,很多河北梆子名家纷纷按照《香罗带》的路子演出《三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