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一条大河在他的身躯里呼吸吐纳,让冬夜渐暖|孙小宁

作家|一条大河在他的身躯里呼吸吐纳,让冬夜渐暖|孙小宁
本文图片

本文配图均选自《大地仍躲在棉被下越冬》(陈淑贤译 中国青年出版社2021年9月版)
作家|一条大河在他的身躯里呼吸吐纳,让冬夜渐暖|孙小宁
本文图片

一切 , 始于一次见面 , 2019年 , 初春的样子 。
出身俄罗斯翻译世家的朋友约我在星巴客见面 , 那时还没有起疫情 , 所以这样的见面稀松平常 。 但也不平常 , 因为它成为我认识一个远方作家的起点 。 见面的闲谈很快聚焦于一本俄文书稿与自然插画 , 那是他俄罗斯旅行归来的收获 。 它们均出于同一位作者 , 而作家的名字我从未听说过 。 “你是中国第三位见到过他文字与画的人 。 ”朋友语带神秘 。
此前 , 文中的几个小段 , 他将译文发给过我 , 以职业编辑的敏感 , 我意识到它们可以派上用场 。 我的确刊发过几小段 , 完全是按着北京的节气点 。 如今再看刊出的文字 , 瞬间就能记起2月14日 , 北京是个雪天 。 再过一周 , 北方依旧严寒 。 因为这两篇都带着雪的寒意 , 分别是:《雪总是有很多颜色》 , 《大地仍躲在棉被下越冬》 。 标题是我从文章中提炼出来的 , 成书后 , 我发现它们全隐没在了众多段落文字当中 。 像一棵白桦树重归于白桦林;一只鸟 , 再次栖隐于茂密丛林之巢 。 或许这就是俄罗斯广阔的大自然 , 谁也无法一笔穷尽 , 而任何一次记录、描摹 , 又都是一期一会 。
就书中的俄罗斯自然 , 作家用了三种笔法再现 。 第一部分“诗意描写” , 纯然是触景生情的瞬间思绪 。 此前 , 样章出来时 , 这部分被分行排列 , 且设计得高低错落 , 我不太习惯 。 成书后再体会 , 揣摩到可能是在再现写作者的视点与思绪翻飞 。 用视觉做阅读的再创造 , 设计者难免和我们这些依文字做想象的人有出入 , 不过 , 我到底还是惊讶于他造雪的能力 。 用纸造雪 , 就在封面上 , 不是那种洁白、无垠的雪 , 而是 , 以隐隐的黑土地衬着 , 浮出来的雪 。 封面纸有糯米般的质感 , 但整本书翻阅起来又带出有力的沙沙声 , 那是他刻意做的假毛边带来的阻力所致 。 假毛边呈现均匀的纵向切痕 , 中间又横着一条灰色的线 , 是雪世界 , 但还不是白茫茫一片空 。 这 , 又确是我所领略的书中那个雪世界 。
作家|一条大河在他的身躯里呼吸吐纳,让冬夜渐暖|孙小宁
本文图片

科利别里的速写
我差不多要感激 , 在这疫情无尽的等待中 , 还有这样一本书 , 在带我完成一次特别的俄罗斯之旅 。 要知道这个国度早在我的旅行清单当中 , 因疫情而按下暂停键 , 实在是遗憾无边 。 期望踏上这个国度 , 无疑来自以前阅读过的俄罗斯作品的召唤 , 当然也包括那些与俄罗斯有关的圈内友人 。 他们赠我译著 , 又与我分享他们的俄罗斯旅行札记 。 所有这些 , 都奇迹般指向大自然——万径归一 , 在这个国度 , 一便是自然 。
这土壤孕育风景画画家及对风景敏感的诗人作家 。 当然 , 我相对更熟悉的日本也是 。 只是两个国度作家笔下的自然比起来 , 俄罗斯作家没有那么多幽玄孤寂的生命感伤 , 它雄浑中带着壮阔 , 险峻中又蕴含着瑰丽 。 它是属于北方的童话 , 森林、河流中隐藏着大自然无尽的秘密与诗意 。 当年黑泽明远行到苏联执导电影《德尔苏·乌扎拉》 , 留下的与其是人物形象 , 莫如说 , 是被大自然塑造的种种印记 。
总之 , 一接触到这本书 , 我就有着万千的联想 。 而在书稿往返、等待成书的过程中 , 我也像置身于俄罗斯远东 , 感受着那漫长冬季向春的迁移 。 无疑 , 这近乎慢镜头一样的延缓 , 但惟其如此 , 微变当中 , 才能听到草木由枯转绿时 , 寒冰乍裂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