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等待,偶像不再停留在光盘里:一位武汉姑娘与俄罗斯画家的跨国之恋( 二 )


从湖北美术学院毕业后 , 陈敏跟着母亲在天津做过服装生意 , 去苏州教过画画 。 2015年 , 陈敏回到武汉 , 开了一间画室 。
画室的柜子里 , 摆放着陈敏2006年购买的那套教学光盘 。 每次有俄罗斯人来画室 , 陈敏都会把光盘拿出来 , 指着照片上的道尔斯基问:“你认识他吗?”
就这样问了一年多 , 也不知问了多少人 , 直到2016年一位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毕业的画家来到画室 , 陈敏又拿出了光盘 。
这位俄罗斯画家对陈敏说:“当然认识 , 他是我们列宾美院的传奇 。 ”这让陈敏喜出望外 。 10年了 , 她的偶像不再只停留在光盘里 。
这位画家告诉陈敏 , 道尔斯基曾两次获得全俄“杰出青年艺术家”称号 。 也是通过这位画家 , 陈敏拿到了道尔斯基的联系方式 。
一遍遍 , 陈敏写好短信又删除 , 反复修改 , 她不知该如何表达这10年的情感 。 短信发出后 , 陈敏办理了前往俄罗斯的签证 , 买了飞往圣彼得堡的机票 。 她要赴一场等待了10年的约会 。
从圣彼得堡到武汉
|10年等待,偶像不再停留在光盘里:一位武汉姑娘与俄罗斯画家的跨国之恋
本文图片

道尔斯基在黄鹤楼上 。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胡九思 摄
2016年7月 , 在圣彼得堡普尔科沃国际机场 , 陈敏第一次见到了崇拜了10年的偶像道尔斯基 。
她面前的道尔斯基和光盘中一样 , 英俊又自信 。 还未等陈敏缓过神 , 道尔斯基给了这位远道而来的中国姑娘一个热情拥抱 。
和道尔斯基匆匆而别后 , 陈敏又独自游历了俄罗斯 。 在雅罗斯拉夫尔的一家酒店 , 陈敏和一位俄罗斯女孩闲聊 , 对方听闻陈敏的故事 , 打开社交网站搜索到道尔斯基的个人账号 , 并将道尔斯基写的一首诗用英语翻译给陈敏听:“温暖的雨 , 闪着珍珠的光 , 你躲在黑暗的深处 , 你住在地球的边缘 。 我没有宫殿和白马 , 只有旧皮袄和行囊 。 但也许有一天 , 你会自己找到我 。 ”
“说的就是你啊!”这位俄罗斯女孩激动地拥抱陈敏 , “这是上天赐予的缘分!”
自圣彼得堡与道尔斯基一别后 , 陈敏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飞往圣彼得堡 。 道尔斯基再来中国时 , 心里也多了一份牵挂 。 两人相识一年后 , 道尔斯基与陈敏在圣彼得堡领证结婚 。 婚后 , 两人有一段时间生活在圣彼得堡 。
陈敏的母亲曾和洋女婿闲聊:“当时让陈敏去相亲 , 死活都不去 , 说在等你 。 我想她疯了 , 谁知真等到了 。 ”
2018年6月 , 武汉解放公园为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事迹展主题油画寻找画家 , 一直没找到合适人选 。 陈敏从朋友那儿得知后 , 推荐了道尔斯基 。
在武汉作画的3个月 , 陈敏担任道尔斯基的翻译和向导 。 这一次在武汉的创作让道尔斯基决定留在武汉工作和生活 。
得知道尔斯基留汉 , 他的一些朋友急了 , “留在武汉会影响你的创作” 。 他的回答是:“在武汉 , 我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社交 , 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 。 ”
在武汉的这几年是道尔斯基创作的高产期 , 他累计完成了近百幅作品 , 其中多幅作品被中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法国、美国等国家级博物馆和个人收藏 。
作品中的市井生活
|10年等待,偶像不再停留在光盘里:一位武汉姑娘与俄罗斯画家的跨国之恋
本文图片

道尔斯基笔下的武汉市井生活 。 图源:陈敏
每天凌晨3时 , 道尔斯基就会起床作画 , 平均每天工作15个小时 。 他说:“画画是一份体力活 , 相比于天赋 , 勤奋更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