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兰坡!周末人物|继《南渡北归》后,他以己之名,命中华史( 二 )


浩如烟海的遗物、文献中,岳南选出的每个篇章分量都很重。以前,每一处遗址单独成篇,前后不连贯。《岳南大中华史》正是在此前几十年采访、写作的基础上,进行重新梳理,补充了大量材料。“通过一百年来的田野考古发掘成果,由远及近、由点成线地连接起来,以物证对应史籍,用出土的遗迹、遗物来推断和验证中华民族文化与文明的来龙去脉。”岳南说,《岳南大中华史》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将文献材料与考古材料相结合,互相验证,“这样呈现出来的中华史就比较可信、有趣。”
贾兰坡!周末人物|继《南渡北归》后,他以己之名,命中华史
文章插图
抢救考古人不讲的故事
“我的采访对象中,有八成已不在人世。如果不写,很多故事会随着考古人的离世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这些故事正是最接地气,也是大家最感兴趣的。”所以,在岳南笔下,不仅有大量的考古、历史内容,还有鲜活的人物和故事。
岳南说,自己是用文学的方式抢救了一部分可能将会失去的资料、信息。“故事谁都会讲,只是有些考古学家不讲罢了。”
很多古墓,自被发现,便玄而又玄,不可思议。《岳南大中华史》中引用的十几处大型遗址、陵寝,发现情形就各不相同。比如,清东陵是被军阀用炸药炸开的;山东临沂出土《孙子兵法》等多种兵书战策汉简的银雀山汉墓,是民工施工盖房时发现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是解放军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搞战备时发现的;明定陵则是国家有组织、有计划、主动发掘的。
搜集马王堆汉墓材料时,岳南挖掘到不少鲜为人知的细节,从多个切面还原了这场惊心动魄的世界级考古大发现。“说到离奇故事,马王堆汉墓必须得说说。成功发掘的背后,有艰辛与血泪!”岳南感慨。
在发掘马王堆汉墓两米多深时,考古人员发现了两个盗洞,一个方,一个圆。按照经验,盗洞是古圆近方。当挖到五米左右深时,发现了一只上海牌解放鞋,这证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还有盗墓贼进入。当深入墓坑二十多米、挖到离墓坑埋葬的棺椁还差半米的时候,盗洞突然消失了。“考古人员庆幸之余,倒吸一口凉气。如果盗墓贼再往前挖一点,这个大墓就完了,真是千钧一发。”这一生动情节被岳南捕捉到,从而记录下田野考古的神秘性与实际工作的不易。
众所周知,马王堆一号汉墓的主人辛追夫人的尸体历经两千多年仍面目如生,引发世人惊叹,其实背后还有不少趣事。比如,岳南了解到,开棺后,考古人员请来医生往这位宰相夫人的血管里注射药物,施以抢救。眼见药物顺着血管流动,但最后还是没有抢救过来。不过,当时外人不知道真相,有了更离奇的谣传:老太太被抢救过来,并从棺材里坐起来,与考古人员说话。因为她说的是汉代长沙话,不是现代的普通话,考古人员听不懂——这还字字确凿地见载于日本一家小报,岳南通过关系,保存了一份小报样本。
另外,岳南解密:为解开保护马王堆汉墓女主死因以及尸体两千年不腐的黑科技之谜,考古人员决定解剖辛追夫人,结果在她胃里发现甜瓜籽。考古人员把甜瓜籽种在省博物馆,种子很快长出嫩芽,但长到一指多高时,因为浇水不当,死掉了。对此,考古人员十分后悔,说如果不浇死,就可吃到两千多年前的甜瓜了。
“考古工作中,类似遗憾不少。”而最令岳南遗憾、也是最不甘心的一件事,记录在《岳南大中华史》的《周口店:寻找“北京人”》一章中。
1929年,中国学者裴文中博士和贾兰坡院士,在周口店相继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但此化石在1941年神秘丢失,成为人类考古学历史上的“世界奇案”之一。20世纪末,贾兰坡启动“寻找国宝‘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计划,岳南参与其中,先后找了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