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非遗寻访|“唯砚作田”,再现苏作澄泥石砚之素雅( 二 )


文章图片

蔡春生和他收藏的古砚
“澄泥石砚”并非“澄泥砚”
【石刻|非遗寻访|“唯砚作田”,再现苏作澄泥石砚之素雅】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 , 蔡春生详细讲述了什么是“澄泥石砚”?以及“澄泥石砚”的发展演变故事 。
蔡春生告诉采访人员 , 关于“澄泥石砚”的最大误区是很多人将其和著名的山西“澄泥砚”搞混了 。 “澄泥砚始于汉 , 盛于唐宋 , 与端砚、歙砚、洮河砚并称为四大名砚 。 ’澄泥砚’是用陶土烧制而成 , 在唐代盛行 , 到了宋代 , 各地开采石头后 , 各地的石砚逐渐抢占了陶土砚的市场 。 而此次呈现的‘澄泥石砚’原名‘?村砚’ , 其原材料并非陶土 , 而是苏州地区的澄泥石 , 是石质砚 。 因其颜色与烧制而成的澄泥砚相似 , 所以很多人将这一石砚看错成澄泥砚 。 明清之际 , 人们仰慕书中宋人描写的‘澄泥砚’ , 但他们又没能亲眼见过真正的‘澄泥砚’ , 便把苏州地区的石砚误以为是‘澄泥砚’了 。 正因为这样 , 这一石砚后来得名为澄泥石砚 。 ”据了解 , 澄泥石是太湖地区特有的天然澄泥页岩 , 是一种由泥巴及黏土固化而成的沉积岩 , 成分复杂 , 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 , 具粘结、耐火等性能 。 其石质硬而不脆 , 稳定性高 , 有着十分细腻的颗粒感 , 于阳光直射下 , 有金属颗粒闪烁 , 光彩夺目 。 同时澄泥石天然的纹理变化十分丰富 , 鳝鱼黄、蟹壳青、虾头红等各具特色 。
石刻|非遗寻访|“唯砚作田”,再现苏作澄泥石砚之素雅
文章图片

蔡金兴制作的抄手砚
据汉代典籍记载:“ 吴人于砚石(山)置馆娃宫” 。 砚石山指姑苏之西的灵岩山 , 吴人自汉代起便开采藏书灵岩山所产岩石制砚 。 因早期开采区域集中于山下?村 , 故名“?村砚” 。 此后数代 , 关于澄泥石砚的记载颇多 。
据相关文献记述:“ 灵岩山下有?村 , 世代以挖石刻砚为业 , 山南有砚石土地庙 , 刻砚业供奉香火” 。 北宋苏州人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 砚石山 , 在吴县西二十里 , 山西有石鼓 , 亦名石鼓山 , ……有?村 , 其山出石 , 可以为砚 , 盖砚石之名不虚也” 。 米芾《砚史》云:“ 苏州褐黄石砚 , 理粗 , 发墨不渗 , 类蘷石 。 土人刻成砚 , 以草一束烧过 , 为慢灰火煨之 , 色遂变紫 , 用之与不煨者一同 , 亦不燥 , 乃知天性非水火所移” 。 清初徐菘、张大纯在《百城烟水》一书中有载:“ (吴县)灵岩山 , 去城西三十里 , 馆娃宫遗址在焉 。 石之奇巧者十有八 , 惟灵芝石为最 , 故名灵岩 。 西产砚石 , 即?村石 , 一名砚石山” 。 由这些文献可见 , 澄泥石备受历代文人关注 。
石刻|非遗寻访|“唯砚作田”,再现苏作澄泥石砚之素雅
文章图片

四库全书中记载的澄泥石砚
石刻|非遗寻访|“唯砚作田”,再现苏作澄泥石砚之素雅
文章图片

《西清砚谱》中将澄泥石砚(?村砚)与端、歙并列
蔡春生说 , “澄泥石砚是苏州本土历史悠久的工艺项目 , 原先应叫’?村砚’ , 从文献中看 , 它可能比澄泥砚更早 。 在历史上 , 除了端砚外 , 澄泥石砚的数量可能是最多的 。 在现代 , 因其外貌雅致 , 日本人便来大量收购苏州地区的这一石砚 。 ”
苏作砚的古朴素雅
苏作澄泥石砚雕肇始于汉 , 在五代两宋时期技艺就已十分高明 。 明中期以来 , 苏作砚雕得到极大发展 , 在简朴古雅中又伸展出精巧华美的意味 , 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 。 澄泥石砚古雅简约、富有韵律 , 细腻生动 。 《西清砚谱》将其与端、歙并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