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秀|往事|海上鲁藻画兰:闺秀而有学士风( 七 )


鲁藻绘兰所用毛笔均为长锋羊毫 , 画出来的兰花 , 颜色干净 , 撇出的兰花叶修长挺劲 。
古时称画兰为写兰 , 而“画”多用于工笔兰花 。 墨兰即为写意兰花的代称 , 鲁藻所用羊毫 , 以此写兰 , 可见其功力 。 鲁藻作画时 , 手腕是高高提起 , 常常高于手指 , 笔垂直于纸面 , 用腕力画过去 , 颇有写兰之妙 。
鲁藻曾在题诗中尽力描写兰花的“满天浮动古馨香” 。 又曾作诗赞“好似美人新睡起 , 晓庄未罢倚东风” , 颇得写兰妙趣 。
兰画是中国文人画风格史的重要支脉 。 自《易经?繁辞》《毛诗》起 , 历代文人慕兰、咏兰、画兰 , 兰花在历代文人的精神生活中始终有卓越的地位 。 自晋代始 , 便有写兰之记载 , 然不见真迹 。 宋人的工笔兰花是传世最早的兰花画作 。 今所见最早的墨兰 , 为南宋遗民画家赵子固与郑思肖所作 。 两人皆以超逸脱俗的画品及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 为后世所倾仰 , 开文人写意墨兰之先河 , 堪称墨兰之始祖 。
《鲁藻画集》所收百余幅墨兰 , 或怒放 , 或含苞 , 气格高古 , 神韵清逸 。 寥寥数笔 , 清气满纸 , 颇具“清、幽、远、超”之气质及坚贞独立之美德 。
郑思肖画兰不画根 , 其“土为番人夺 , 汝有不知耶”的借物抒怀 , 实是以兰言志的典范 。 而鲁藻的墨兰 , 也有疏花简叶、根不着土之作 , 直承赵、郑法脉 , 写“空谷佳人”之性灵 , 颇含清闺写真风骨 。
正如诗人朱松甫所吟“石既难画兰更难 , 共称逸品在骚坛” , 对此顾青瑶在《话写兰》中对鲁藻的写兰评道:
画兰花 , 谁都知道 , 用笔简寥 , 当非难事;可是写兰比画工笔花卉难上好几倍 。 既不容刻意涂描 , 也非可率笔放纵 。 写兰正如写字 , 其妙味恰在极显明地露出作者的性灵 。 如果文学修养的工夫深 , 那就出笔秀雅;并要名利心淡 , 贞介绝俗 , 自能笔致清逸 , 洗墨尘氛 , 正是谈何容易 。 固然是兰不易画 , 也就是人格难求 。 ……
精短之文 , 深深道出鲁藻画兰不仅有性灵之笔 , 且深具文化内涵 , 还有淡泊性情 , 贞介人格 , 才最终成就一位响当当的“兰后” 。
鲁藻也是一位诗人 , 她的诗作多为画作而题 , 讲究诗书画三位一体 。 虽说所画不过是墨兰、墨竹等 , 但与她的题诗却与之相互辉映 。 连她抄录之诗 , 也具情怀 。 如她曾在兰画上抄题郑板桥《咏兰》诗: “屈宋文章草木高 , 千秋兰谱压风骚 。 如何烂贱纵人卖 , 十字街头论担挑 。 ”深深抒发她对当时国破家亡的怀念之情 。 鲁藻以诗人之质 , 交游艺苑 , 将古风卓识、学养才思浸润题画中 , 以此惠及世人 , 颇能引人深思 。
当时鲁藻认为 , 自己的墨兰画作 , 肯定不如其他花卉受世人重视 。 但没有想到 , 画展期间大受欢迎 。 有一位参观者李丁龙 , 对上海的画展原本是失望的 , 对当时的女画家也不抱希望 , 但在拥挤的观展人流中 , 他看完了鲁藻展出的百幅兰作 , 感到自己太武断了 , 反而愿为画展写点感想 , 称她是“独到天才”“墨兰之能手” 。 又有一位十三岁的冯银铃 , 是市立第一女子中学的学生 , 还特地来函求兰后墨宝 , 言辞恳切 , 态度恭谨 。
画展期间 , 人流不断 , 许多作品被争相认购 , 可见当年鲁藻兰作受欢迎的程度 。
七十年后 , 鲁藻墨兰作品在上海、温州两地再次展出 , 观众依然如堵 。 温州有位文史学者蒙泉(章方松)在温州观展后 , 写下如此感想:
观鲁藻之画 , 读之画诗 , 更见当时文化所孕育之女子的敏志与贤慧 , 襟怀与气度 。 鲁藻画兰艺术超妙之处 , 清露兰藻 。 含秀微霜 , 清芬逸韵 , 逝者蕙风 , 雅人深致 , 天趣芳馨 。 为人感动的是鲁藻患病 , 丈夫许文通精心护理十年 , 晨夕相依 , 低怜相语 , 关怀备至 , 情涵深泽之人伦情怀 , 令人肃然起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