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寻访“风眠体”孕育地:重庆大佛段与林风眠往事

抗战期间 , 林风眠(1900-1991)曾独居于重庆南岸弹指石大佛段一间破败仓库里 , 不问世事埋头作画数年 。 正是那间破旧陋室 , 那张白木旧桌子 , 那些厨刀、砧板、油瓶、洗衣板 , 让画家发生了转变 。 大佛段不但给了林风眠空间与时间 , 而且升华了精神 。 后有报道记载大佛段岁月中他的几幅浓装摩登少女 , 由此可见其现代水墨人物已露端倪 。 巴山夜雨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大佛段成了“风眠体”的孕育地 , 也照亮了现代中国美术的新程 。
林风眠|寻访“风眠体”孕育地:重庆大佛段与林风眠往事
本文图片

1978年林风眠在香港九龙弥敦道中侨国货公司顶楼寓所作画 。
林风眠|寻访“风眠体”孕育地:重庆大佛段与林风眠往事
本文图片

林风眠《独立》水墨画 中华艺术宫馆藏
一个普普通通的地方 , 但与一个人连在了一起 , 就会一直萦绕在心 。 这就是林风眠重庆时期的居住地——南岸弹指石大佛段 。
林风眠初抵重庆 , 租房住在市中心 。 他的学生赵春翔写了篇《林风眠先生会见记》 , 注明“二十九年二月” , 发表在《抗战画刊》(第2卷第3期 , 1940年 , 第67页) 。
至于弹子石大佛段 , 除了李可染、吴冠中、苏天赐、谭雪生等学生有零星简略的文字纪录之外 , 就无名氏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 成为林风眠大佛段浮世绘的孤本 。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 , 这真是个想去又不敢去的地方 , 所以将它放在了追寻路上的最后一站 。 大佛段究竟还能给人留下些什么?
抵达重庆 , 曾分别与当地陪都史学者龙红、廖科先生晤面 , 希望能得到指点迷津 。 他们在林风眠研究上都下过功夫 , 也有研究论文问世 , 特别是合作撰写的《林风眠隐居重庆质疑》颇有影响 , 但问及林风眠居住过的南岸弹子石大佛段时 , 他们都没去过 , 可能是研究方向不同 , 侧重于档案资料挖掘 , 田野考察没有同时并进 。
回头请教万能的网络 , 打开了地图 , 先定位南岸弹指石 , 再指向大佛段 。 地图放大之后 , 无名氏当时走访林风眠路经的龙门浩、玄坛庙、五桂石 , 等等地名 , 一一出现 。 当然现在无须像无名氏那样雇马驮行 , 要走两个多小时 。 依照导航 , 笔者乘坐轻轨过江 。 南岸坡陡山高 , 绿树丛中已是高楼林立 。 在上新街站下 , 换乘出租车 , 穿过繁忙的街区 , 弹子石的路牌一闪而过 , 车子停在了大佛段正街 。
大佛段的详细居住地址 , 林风眠自己亲笔写的也有不同的两种:一是大佛段六十一号附8号;二是大佛段后街68号 。 时代在变 , 城市在变 , 路名门牌 , 也只能是参照 。
在街头询问 , 答复令人失望:要么不知道 , 要么说已拆建 。 继续往大佛段正街深处走去 , 蔬果摊、杂货摊遍地 , 满目伞棚 , 窗破门斜 , 杂乱不堪 , 荷担背篓者不少 , 似已进入城乡结合地带 。 简陋的茶肆还在 , 如果坐下来 , 或许会听到一些风土轶事 , 但正事还没着落呢 , 脚岂能停下?对于大佛段 , 笔者可能是位不速之客 。
林风眠|寻访“风眠体”孕育地:重庆大佛段与林风眠往事
本文图片

大佛段后巷入口
边走边看 , 何去何从 , 不经意间 , 在一条巷口墙上 , 一块快要掉下来的小路牌:“大佛段后巷” , 赫然入目 。 原来是街 , 现改为巷?愣了一下 , 就进去了 。 这条巷太窄了 , 伸臂可以够到两边墙面 。 房子千姿百态 , 但一样的破旧 , 可以说 , 处处是危房 。 没有几步就要转弯 , 转来弯去 , 并且时要拾级而上 , 有点晕头转向 。 不见行人 , 只得自己仔细查看门牌 , 核对房子 。 先是7号 , 然后60号、64号、67号 , 就是不见61号与68号 。 怀疑错了 , 后巷不是后街 。 正像无头苍蝇 , 团团转时 , 一位六十多岁的大姐(简直就像是林风眠派来的特别向导)的出现 , 才柳暗花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