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石炉书法——如何拟金农书法笔意撮要

石炉书法:
风行一时威留石 , 勇胜三军七十牛
——如何拟金农书法笔意撮要
【金农|石炉书法——如何拟金农书法笔意撮要】金农的书法 , 多用在题画 , “每画必有题记 , 一触即发” 。 书法雄厚朴拙 , 气象雄壮 , 与画面相得益彰 。 我们知道 , 金农的美髯具足威仪、品格奇古、任性浪漫 , 可以想象 , 金农作书时品察画面 , 纵目四顾 , 精研墨情 , 即兴而书 。 清代王昱在《东庄论画》中说得很好 , “未作画前 , 全在养兴 。 或睹云泉 , 或观花鸟 , 或散步清吟 , 或焚香啜茗 , 俟胸中有得 , 技痒兴发 , 即伸纸舒毫 , 兴尽斯止 , 至有兴时续成之 , 自必天机活泼 , 迥出尘表 。 ”
即兴题画 , 看上去是在挥洒性情 , 又不同于信札书牍之心事 , 确实知易行难!这考验的是功力和权变、悟性 。 撮其紧要之处 , 从石炉的临习金农书法的感悟 , 略述书法应该强化基础 , 深耕传统 , 厚积薄发 , 期许蜕变 , 当然 , 这里指的不只是物质基础 , 更重精神气质 , 可以概括为 , 风行一时威留石 , 勇胜三军气食牛 。
一 , 真功夫都是苦功夫 , 不能凌空踏虚 。 真正的书法是遵循“道”的规律 , “道不远人 , 人之为道而远人 , 不可以为道 。 ”(《中庸》)料理人事不也是 , “宰相必起于州部 , 猛将必发于卒伍”这两句用于强调国家的文臣武将 , 特别是选拔高层的官员和将领 , 一定要从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中选拔 , 知道苦 , 能吃苦 , 不怕苦 , 否则处理政务 , 领兵作战就可能是纸上谈兵 , 耽误国家大事 。 书法看似简单的线条 , 其变化却又离不开篆隶行草、汉简绘画、摩崖石刻、民间手艺等 , 专群结合 , 由匠入道 , 讲究道行 , 功到自然 , 水到渠成 。 但是 , “画贵有神韵 , 有气魄 。 然皆从虚灵中得来 。 若专于实处求力 , 虽不失规矩而未知入化之妙 。 ”(《养素居画学钩深》董棨)我们从金农的书画历程可以看到 , 其诗书画印考古鉴定样样精通 , 客居扬州时生活窘迫 , 有《寄人篱下》自描 。 题画诗也有“画梅乞米寻常事 , 却少高流送米至 。 我今常饥鹤缺粮 , 携鹤且抱梅花睡 。 ”
金农|石炉书法——如何拟金农书法笔意撮要
本文图片

“艰难困苦 , 玉汝于成 。 ”苦难或者是书画家的常态 , 或者也是时运 , 或者也是土壤 。 知者释怀 , 释怀豁达于知道“生于忧患 , 死于安乐”(孟子)的人 。
二 , 基础是初始的、本原的、简约的 , 而不是繁文缛节 , 更不是节外生枝 。 人之初 , 性本善 , 书法也是本善的 。 正如圆点思维 , 小而无内 , 大而无外 , 即使大点 , 也是小圆 , 否则只是圆圈局部的扇形 。 郑板桥题画诗以疏朗著称 。 他自己也曾说过:“一竿瘦 , 两竿凑 , 三竿够 , 四竿救 , 疏疏密密 , 欹欹侧侧 , 其中妙理 , 悟者自得 。 ”《墨竹》一诗中 , 更是强调画竹以简省为妙:“一两三枝竹竿 , 四五六片竹叶 。 自然淡淡疏疏 , 何必重重叠叠?”“一块石 , 两竿竹 , 少好看 , 多不得 。 ”(《竹石》) , 这正是前人所谓“疏者不厌其为数”(《云林画谱》) , 甚至可以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 “敢云少少许 , 胜人多多许 。 ”“兰花一见也清幽” , “兰少花稀才数寸 , 世间精品不须多” 。 正因为基础扎实 , 才不会、不必、不需繁文缛节 , 否则目不暇接 , 漏洞百出 , 谈何情趣 。 当然 , “有书卷气固佳 , 否则疏落萧散 , 切不可过求工细 。 ”(《画耕偶录》邵梅臣) 。 与郑板桥同为“扬州八怪”又是好友的金农 , 也是将其书写得横平竖直 , 立体感强 , 层次感足 , 简单质朴 , 毫无王羲之体派的牵丝映带 。 崇拜金农的赖少其在题画有“黄山假我一大块”、“云山叠叠 , 烟树重重 。 ”确实也是心有灵犀之所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