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世历代书画家群体中 , 对于李成《寒林图》 , 都会有意加以模仿 , 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 , 演变成一个系统 , 从画家的单件作品演变成一个“体系” 。 这是绘画史中的一个特殊现象 , 值得关注 。 其实在书法史中也存在类似现象 , 最典型的如王羲之《兰亭序》 , 历代有数不清的人热衷于临摹 , 最后就变成了“兰亭学” 。 不管是诗文 , 还是书画创作 , 通过临摹或模仿 , 完成自我创新 , 成为中国文化发展延续的一种特殊的方式和方法 。
文章图片
清 乾隆 题耑 李成《小寒林》
文章图片
明 王铎 跋李成《小寒林》
最遗憾的是狗尾续貂的乾隆题诗: “飒沓疏林平远山 , 寒晖照暎鬓眉间 。 寥天酿雪风云作 , 客路侵冬车马闲 。 宋画犹存唐代法 , 小题从识大家颜 。 忆曾古北涂中值 , 阿那松边得句还 。 ”乾隆这种喜欢乱题乱写而没有自知之明的心理 , 除了“霸占”和“喜好”的狂热外 , 主要是一种失控的表现欲 , 以及“强作知己”的自大 。 毫无疑问 , 题诗破坏了荒寒萧瑟的意境 , 好在还是有所收敛 , 字数和字形稍稍控制了一下 。 可能觉得不过瘾 , 加上题耑“小寒林”三字 。 平心而论 , 大字比小字要好 , 有些气势 。 虽是淡墨 , 笔路清晰 , 饶有风韵 。 只是与早一些的王铎题跋不知不觉形成对比 , 就落了下风 。 王铎出人意料地用了颜楷大字 。 与乾隆题字对比 , 当然是“不对称”的 。 令人感慨的是 , 同样是宗法二王 , 王铎学羲之而有“后王胜前王”的赞誉 , 乾隆是赵孟頫的信徒 , 最后成了学王羲之的“二道贩子” 。 王铎和乾隆都写颜字 , 高下立判 。 王铎的成功在于把握和表现了篆籀之趣 , 学颜楷而有行意 , 别具一格 。“丙戌仲冬夜间同吾里岕庵观 , 为尔唯诗丈题 。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 , 王铎与朋友一起赏读《寒林图》 , 立马就有一种“带入感” , 心有戚戚 。 “丙戌”是1646年 , 王铎55岁 , 此时已经降清 , 境遇堪悲 , 噤若寒蝉 。
文章图片
北宋 李成《寒林骑驴图》
李成还有一件《寒林骑驴图》 , 乃是宋画中罕见的大立轴 。 画的是白雪寒冬 , 长松之下 , 一文人骑驴行于郊野 , 前后有童仆相随 。 画面只有近景和中景 , 远景掩于古松之后 , 未落一笔 , 却气象萧瑟 , 境界幽深 。 此幅松树用锐利的尖笔勾画松针 , 体现了李成“豪锋颖脱”和“画松叶谓之攒针”的特点 。 同样也是“寒林”题材 , 因为骑驴人的添加而从单纯的画景转变为对人的关注 。 这就是中国画乃至中国文化的特点 。 画面中的人物不管怎么小 , 一定是整个画面的中心和关注的焦点 。 这张画曾经张大千收藏 , 上题 “大风堂供养天下第一李成画” 。 以张大千的恃才傲物 , 推崇李成为“天下第一” , 可见李成绝非浪得虚名 。 这张画除了寒林景色 , 更主要是这个孤独的骑驴人 。 文人偏好驴而非马 , 也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现象 。 武将征战 , 疆场厮杀 , 都是高头大马 , 驴则意味着闲散、悠闲 , 也有一些桀骜不驯的意味 , 八大山人的号关于“驴”的 , 就有“驴书”、“个山驴”、“驴屋”和“驴汉”等多个 。
这两件绘画作品都是李成的代表作 , 《寒林图》尤其受到重视 , 后世多有模仿 , 遂成为一个系列 。 在小寒时节赏读 , 别有感触 。 李成具有扎实的笔墨功夫 , 用笔瘦硬清淡 , 墨色特别讲究 , 首创寒林“蟹爪”画法及山石“卷云皴” , 画作简笔淡墨 , 气象萧疏 。 中国画多变的色彩 , 哪怕一些细微的差异 , 也会带给人不同的感觉 , 主旨不外两个字——荒寒 , 由此而在个人内心升腾起一种孤独感 , 文人的清高自许等情愫油然而生 。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古诗词#关于王昭君的古诗词集锦
- 古琴|新展预告|年度大展,走进古琴的文化空间
- 汉魏洛阳城!汉魏洛阳城考古取得新发现:确认宫城显阳殿、显阳殿宫院、永巷等遗址位置
- 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举行“古籍里的春联” 发布暨春联书写活动
- 锦鲤抄#初中生最爱听的3首“古风歌曲”,特别最后一个,堪称学渣“福音”
- |一夜暴富不是梦!价值200万!因捡漏而发财的古钱币!
- 水墨丹青栏目组!书画名家张明智:「文化强国推广计划」年度风采展
- 珍宝$千年古墓被光顾,盗墓贼少挖5厘米,却错失10吨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