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图书馆|为建设者亮盏灯、留一处落脚点,公共图书馆的“深圳探索”

报料有奖
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2020年6月的夏天 , 农民工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的一则留言 , 火爆全网 。 他写道:“我来东莞十七年 , 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 , 书能明理 , 对人百益无一害的 , 唯书也 。 ”但却因疫情冲击百业艰难 , 迫于生计的他决定返乡 。 而回忆17年的东莞生活 , 他说图书馆是最好的地方 , 余生不忘东莞图书馆 , 愿东莞图书馆越办越兴旺 , 识惠东莞 , 识惠外来民工 。
吴桂春与东莞图书馆的故事刷屏后 , 人们也在思考 , 公共图书馆之于外来务工者 , 承载着怎样的文化功能和价值?而对于深圳这座实际管理人口超两千万的特大城市 , 时常被调侃为“文化沙漠”的新兴移民城市 , 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似乎显得尤为重要 。
在深圳市光明区光明街道牛山路与泉鸣路的交汇处 , 光明区图书馆便坐落于此 , 建筑物开阔的弧形大门 , 犹如翻开的书页一角 。 在这里 , 一场关于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与运营的试验正在进行中 , 以期跨域知识阶层 , 缩小数字鸿沟 , 让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更加贴近市民 , 惠及普罗大众 。
光明区图书馆|为建设者亮盏灯、留一处落脚点,公共图书馆的“深圳探索”
本文图片

数字化实践 , 让人们不再“望书兴叹”
和往常一样 , 光明区图书馆馆员麦詠诗在早上八点半来到工作岗位——读者服务台 , 她要赶在九点正式开馆前 , 确保所在楼层阅览区的检索设备、自助借还机器、读者办证机等设备的正常运行 , 还要给报刊阅览区的过报下架整理 , 给当天新的报纸进行登记、整理及上架 。
在整理完报纸后 , 麦詠诗就开始楼层巡馆工作 , 防疫期间读者是否佩戴好口罩 , 在阅览区打电话影响到他人等行为 , 做好文明指引等 。 同时还要整理读者还回的书籍 , 以及馆内乱架、错架的书籍 。
【光明区图书馆|为建设者亮盏灯、留一处落脚点,公共图书馆的“深圳探索”】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 , 麦詠诗一干便是近10年 。 她回忆说 , 过去在图书馆的工作 , 都是人工拿本子登记读者身份证信息、借书日期 , 还书时还得翻阅本子查找记录 。 读者找书只能馆内看到喜欢的就现场阅读或者进行借阅的流程 , 无法知道馆里有什么书 , 或者想要的某本书 , 其他图书馆有没有 。
而近年来 , 伴随着光明区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设 , 她感受到了一些新变化 。 读写板的快速感应、机器快捷办证、扫码枪等 , 都为管理员和读者节省了大量时间 , 流程上也更加便捷 。 而数字化的互联互通 , 书籍可通过线上查询到全市图书馆的书籍状态 , 避免读者到馆却发现没有所需图书 , 再去下一个图书馆寻找的漫长过程 。
麦詠诗举例介绍说 , 以前手工登记 , 读者借5、6本书 , 加上排队、登记 , 每个人大概需要5分钟 。 而如今每个楼层都设有自助借还书机 。 “借还书几乎没怎么出现排队的现象 , 因为就算借阅10本书也就是20~30秒的事情” 。
不仅如此 , 为了帮助像麦詠诗这样的管理员们从繁重的图书整理工作中解放出来 , 图书馆还全面引入了智能点检机器人以及智能书架系统 。 智能点检机器人可以帮助管理员提高图书盘点效率 , 只需占用下班后的一点时间 , 一个月即可完成百万图书的点检工作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书架系统 , 可对图书进行自动化数据采集与定位 。 通过图书馆里的每本书上一枚小小的RFID芯片 , 能够与智慧书架的感应板相互感应 , 书籍信息不仅能自动出现在智慧书架前端的显示屏上 , 还能实时上传数据到后台系统中 , 管理员不需要再重复进行图书架位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