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圣索菲亚大教堂
东罗马帝国最著名的大教堂之一“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是以“智慧”(Sophia , 音译为“索菲亚”)命名的 , 西方人取“索菲亚”为人名的也极其常见 。 所以 , 中世纪是以贬抑知识和智慧的方式 , 恰好曲折地表达了西方文化对知识和智慧的另一种更高的推崇 , 总地来看 , 仍然是以“爱智慧”为其一贯的传统 。 这就为后来的知识、智慧的复兴埋下了伏笔 。
近代文艺复兴是一场人性的复苏 , 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以前专属于上帝的智慧也被降为人的一种基本兴趣了 , 因而人也被提升为最接近于和类似于上帝的存在 。 对知识和智慧的爱重新占据了人们关注的中心 , 人们毕生投身于对科学知识和原理的发现 , 以及利用这些发现进行发明创造、艺术创新 , 不是为了发展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 , 而是为了好奇 , 为了探索真理 , 为了了解上帝是怎么创造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的 。
人和上帝相比仍然是有限的 , 但这种有限性本身被赋予了有限的神性 , 人是上帝的摹本 。 正如牛顿在《光学》中所说的:“从现象中不是可以看出有一位神吗?他无实体 , 却生活着 , 有智慧而无所不在 。 ”[2]人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猜到上帝创世的秘密 , 这极大地提高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
所以近代西方文化的主题就是“自然的发现和人的发现”:自然是人所能够把握和描述的自然 , 人则是以其自然属性呈现出来的人 。 这两方面都需要人对知识和智慧的不懈的追求 , 而这种追求的线索就是人的理性和感觉 , 或者说 , 从感觉上升到理性 。
爱智慧的“爱”回归到了智慧 , 但已经不再是直接相关 , 而是多了一个上帝的维度;这个上帝不再干涉人的探索行为 , 而是作为一个无限的目标为人的探索行为安身立命 , 赋予其神圣性和崇高性 。 这种精神一直延续到现代甚至后现代西方文化中 , 并不因时代的变迁而被完全抛弃 。 西方科学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爱智慧”的精神 。
在西方文化中 , 人的本性除了也有动物性的一面之外 , 还有超越动物性的神性的一面 。 人吃饭当然是为了活着 , 但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 , 而是为了更高的追求 , 最终是精神上的超越性的追求 。 人有自己的尊严 , 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想 , 人要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 , 创造出从未有过的“奇迹” , 人就是一个“小神” 。 所以人是不能当成工具来使用的 , 否则就成为了“非人” 。
但这一切都是基于“爱” 。 没有爱 , 任何超越都谈不上 。 爱是一种精神性的力量;但在现实生活中 , 它与其说带来幸福 , 不如说更多地带来痛苦 , 因为所爱的对象在彼岸 , 与现实的人拉开了无限的距离 。 但也正因此 , 爱才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 它在此岸和彼岸之间形成一种张力 , 可以摧毁一切障碍 。
文章图片
而在中国文化中 , 之所以缺乏爱也是因为没有张力 , 一切都在此岸 , 都是纯粹技术的问题 。 中国人的智慧是圣人的智慧 , 是成功者的智慧 , 而不是上帝的智慧 。 因而圣人是不需要“爱智慧”的 , 他本来就有智慧 , 只需要回复本心就可以了 。
当然 , 要做到回复本心 , 也需要下“工夫” , 需要“磨性” , 也就是时时练习拒绝外界诱惑、放弃个人私欲、包括放弃“爱”的技术 , 日久天长 , 驾轻就熟 , 才能崭露本性 。 所以 , 孔子虽然也讲“仁者爱人” , 但这种“爱”只须保持而无须追求 , 当下即得而乐莫大焉 , 它基于小孩子那种天生对父母的亲情之爱 , 自然扩展为对他人及万物的同体关爱(民胞物与) 。
- 油画$西方艺术大师们的油画作品细节,望尘莫及!
- 经济@为何西方认为,我国最强盛的朝代并非汉唐,而是科技先进的此朝
- 冷军|冷军:用油画画竹子,我是第一人,中国人没画过,西方人不会画
- 油画#浅谈西方油画从“古典时代”到“现代时代”的演变及其特点特征
- 西方人@她是一位德国艺术家,却喜欢东方的艺术,她的插画也很东方
- 仁义礼智信#西方公认的“东方三大圣人”都是谁?全是中国人,第一名听着耳熟
- 中国画@「津门网」你认为什么样的画才是国画,传统绘画与西方有什么不同
- |埃及石碑发现奇怪字体,困扰西方学者20年,最终却被汉语学家破译
- 享乐主义者!管仲最出色的经济思想,竟比西方领先两千多年,堪称奇人!
- 封神!封神中有个大妖,女娲都惧怕,后入西方教地位却不理想